《盧溝橋烽火》教學談(精選17篇)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
盧溝橋位于北京的西南郊,著名的“盧溝曉月”就在這里。這樣一處優美的景點為何和烽火連在一起了呢?這就是本課需要告訴大家的。這一單元的課文都和戰爭有關。而“烽火”在古代就有報警的作用,把它作為單元的首篇,是否也有向讀者報告“戰爭”馬上就要來了的用意呢。
這篇課文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但是又不能簡單地上成品德教育課。只有通過學生主動地去閱讀語言文字,理清文章脈絡,分析重點詞句,掌握文章主旨,才能從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受到精神上的熏陶。此文在表達的順序上有明顯的特點——依照時間順序展開敘事,我們的學習也可以依此進行。
“九一八”,是第一處出現的時間,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日本帝國主義者開始了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在短短數月的時間里,就奪占了整個東北地區。感興趣的朋友可在這里稍做拓展:
此時中國的軍隊在干什么呢?在打內戰。先是1930年的軍閥中原大戰,緊接著是蔣介石的“剿共”。俗語云:家和萬事興。家里都打成一鍋粥了,也難怪別人欺負你了。戰爭本身就是沒有什么道理可講的,所謂的正義戰爭也一定是獲勝者的,假如希特勒統一了全世界,那么他發動的戰爭一定也會是“正義”的。這話說得有些偏激了,但是直到如今日本的一些右翼勢力不還是認為他們發動的侵略戰爭是“正義”的嗎?
拓展的有些多了,還是看我們的文本。文章的第一節是對“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前夕的歷史情況分析。有幾個關鍵詞一定要把握好。第一個是“侵占”第二個是“蠶食”第三個是“妄圖”。“侵占”是過去時,中國的領土已經被占領,“蠶食”是現在時,指的是日軍正在像蠶一樣慢慢地侵吞華北,“妄圖”則是將來時,只不過將來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三個詞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了日軍的兇狠嘴臉和丑態。后面的“咽喉要道”用詞更是貼切,準確地點明盧溝橋的戰略地位。預示著中日雙方在這里必有一場惡戰。
1937年7月7日深夜,鬼子來了。“全副武裝”說明其早有預謀,“偷偷地……摸來”證明其卑劣行徑見不得天日。而被發現后氣勢洶洶的說,則顯示出鬼子的狂妄跋扈。面對如此無理的挑釁,我軍的嚴詞拒絕就更合情合理了。
日軍“惱羞成怒”首先開火,需要注意的是“惱羞成怒”這類帶有很濃的貶義色彩的詞語有很多都用在了日本鬼子的身上。比如:魔爪,氣勢洶洶,惱羞成怒,人仰馬翻,哭爹喊娘,狼狽而逃,鬼哭狼嚎,抱頭鼠竄等。這些帶有很強感情色彩的詞語適于朗讀,很容易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既可以加深對鬼子的仇恨,又可以襯托我軍的英勇頑強。相對應的還有形容我軍的褒義詞,這里就不詳談了,可以讓學生在書中找一找讀一讀,對比一下,體會一下。
第二天凌晨,這又是一個關于時間的短語。此時的戰斗越來越激烈了,中國守軍的“同仇敵愾”全體一致痛恨敵人,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對于弱者來說團結是唯一能夠有效保護自己的措施。中國人如果早些團結起來,國家民族被侵略剝削的悲劇或許是可以避免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是多么得豪邁。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就是“亮劍”的精神。具體的詞語可以研讀這些動詞:“舉起明晃晃的大刀”“冒著敵人的炮火”“沖出”“砍去”等感悟中國守軍的英勇。
當天晚上,到9日凌晨,經過激烈的戰斗,盧溝橋又重回我守軍手中。此段注意讀出日軍的丑態。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不斷增兵平津地區。
盧溝橋事變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全民抗戰的風暴。首先是中國共產黨在事變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這三個危急,層層遞進,范圍逐漸擴大,情感逐漸加強,順序不可調換。
其次,全國人民迅速行動起來了。市民勞軍,工人助戰,各地民眾和海外華僑也來電聲援,進行慰問。
這里還有一處遺漏,就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態度。的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講演:“政府對于盧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場,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中國全面抗戰拉開序幕。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2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分層
本課再現了那段令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敘述了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占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課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師:本文重點寫了什么?在課文的那一段?分別寫了哪些內容?
生:(回答)第二至五自然段,也就是課文的第二大段。分別寫了三件事。
師:對了,這樣分三件事來寫就是分層寫法。每一件事我們就把它劃分為一層,這一大段我們就把它分為:(生:那么這段就可以分成三層。)文章的篇幅較長,為了更好的學習課文,我們需要把它分層次來學習。
對!你們沒這個習慣,是不是。現在我們大家就來體會一下吧。相信大家很快就學會分層的方法的。請允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第第二大段讀一下,好不好? 師引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個不平靜的夜晚,去親眼目睹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讀一讀課本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學生自讀課文)
生:一直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借著暗淡的星光,偷偷地向盧溝橋摸來,企圖趁中國守橋士兵不備侵占盧溝橋,入侵宛平縣城。
生:日本軍隊要入如宛平城搜查失蹤的士兵,遭到中國守橋軍士兵的嚴詞拒絕。
生:日本軍隊的陰謀詭計在守橋士兵面前未得逞,惱羞成怒,首先向中國軍隊開起火來。
師:從敵我雙方的舉動中你又讀懂了什么呢?
(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
生:我從“全副武裝”、“氣勢洶洶”、“惱羞成怒”可以看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仗著人多勢眾,蓄意向中國士兵挑釁,氣焰十分囂張,嘴臉十分丑陋。
生:我從“‘嗒嗒嗒’……密集的機關槍子彈傾瀉在盧溝橋橋面上”這句話中讀出敵人心狠手辣,一心想置我守橋軍隊于死地,真是狼子野心啊!
生:從“大聲喝問”、“當即嚴詞拒絕”、“立即開槍還擊”中,我體會到中國守軍正義凜然、誓死衛國的崇高精神。
師:同學們的感受真豐富啊!能從敵我雙方的舉動中體會到這么多東西,真值得稱贊。文中還有一句話讓老師產生了疑問,文中還有一句話讓老師產生了疑問,文中寫到“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守橋的中國士兵如何能判定日軍軍官是蓄意挑釁,而非“搜查”失蹤的士兵呢?你愿意幫幫我嗎?
(學生小聲議論起來,興致很高的樣子)
生:如果真要尋找丟失的士兵,也該在白天,不應該在“星光暗淡,萬籟俱寂”的“深夜”。
生:日軍無權在中國的領土上搜查,可他們卻是“全副武裝”,還“大聲喝問”、“氣勢洶洶”。
生:部隊的紀律很嚴明,日軍竟然會丟失士兵,這是件丟臉的事,“家丑不可外揚”,可他們卻興師動眾地來搜查。
生:“顯然”一詞充分表現出中國守軍的足智多謀,一眼看穿了日本侵略者的猙獰面目。
師: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談得不錯,真正做到了讀有所思,
讀有所想!能把你們的感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來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請同學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的第4-8小節,看看第三層寫了什么?(自由讀)
有的同學別讀,有的同學小組合作,情感共鳴;有的則激qing昂揚,更有甚者有聲有色地朗誦,使人震撼
(學生自由朗讀、探究著每一層的含義)……
反思:
本文是一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還有明顯的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的好文章。我在課堂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書、深入的體會課文內容,在熟讀的情況下進行指導分段、分層。教給學生分層的方法。然后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朗讀首先成為學生的“興趣”時,他們大膽嘗試,敢于思索,通過自己獨特的朗讀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的也許讀得不夠流利,但那份認真卻使人欣慰;有的理解也許還不夠深入,但自信卻可見一班……隨著感悟的深入,理解得透徹,學生對于課文讀得更多,對于課文內容也“懂”得更多。于是再次“朗讀”便成為了學生表達情感的“需要”。他們通過朗讀演繹著內心深處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對侵略者的痛恨、對我軍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同時,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分層、有層次的閱讀,既鞏固了課本所學,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激發感情。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3
觀《盧溝橋烽火》有感
焦溪中心小學六(2) 吳炎敏
影片《盧溝橋烽火》表現了我國與日浴血奮戰,我國軍隊同仇敵愾、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精神。由于這件的發生是在盧溝橋,所以盧溝橋成了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創。
影片《盧溝橋烽火》主要講述了日軍在盧溝橋向中國軍隊開火,中國軍隊頑強抗擊、浴血奮戰,把日軍全部殲滅,保衛了盧溝橋。但是由于日軍的狼子野心不死,日軍又繼續向我國軍隊發動攻擊。當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時,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紛紛慰問和聲援中國軍隊。嚴厲控訴日寇侵犯別國領土、主權,掠奪別國財富,奴役別國人民,干涉別國內政,以及對別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行為。革命先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他們雖然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們為人民大眾的幸福和自由拋頭顱、撒熱血的精神必須存留下來。
看完《盧溝橋烽火》這部電影后我想:我們少年兒童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黨和國家把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希望寄托在我們的身上。我們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不辜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希望,時刻準備著,為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貢獻自己的青春,為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4
5、盧溝橋烽火
學什么
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通過朗讀課文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知道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激發學生對日寇罪行的痛狠及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英勇行為的尊敬之情
怎么學
一、讀拼音寫漢字,看誰寫得最規范最美觀
fēng huǒ wng t wěi jūn hu lng x m
ling chn ěr lng diē ning n hǎn jiān mi
二、按要求寫詞語
1、哭爹喊娘(含一對近義詞) 、 、
2、人仰馬翻(含動物的詞) 、 、
3、暴跳如雷(含有比喻成份) 、 、
4、如火如荼(abac式) 、 、
5、生死存亡(含有一對反義詞) 、 、
測一測
一、填字成詞,并選用兩至三個詞寫一段話。
萬( )俱寂 氣勢( )( ) 惱羞成( ) 眾( )懸殊
同仇敵( ) 人( )馬( ) 哭( )喊( )( )不及防
鬼( )狼( ) 生( )存( )成( )結( )夜以( )日
如( )如( ) 震耳欲( ) 抱頭鼠( ) 狼( )而逃
二、將搭配不當的詞語改正過來
指導戰斗( ) 扮演節目( ) 俯視天空( ) 拉動序幕( )
改進條件( ) 調集工作( ) 增加體質( ) 樹立目標( )
三、在括號里填上象聲詞
例:我試著輕輕地推了一下臥室的門,它(吱)地一聲,開了。
1、屋里的說話聲( )的 2、門突然( )響了起來
3、一群鬼子( )地叫 4、爺爺裝了一袋煙( )地抽了起來
四、按要求寫句子
1、寒風吹在臉上,很痛。(改成夸張句)
2、媽媽高興地說:“小杰,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改成轉述句)
3、她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誰都佩服。(改成雙重否定句)
4、他的全身沒有一處不具有鮮明的個性(改成肯定句和反問句)
肯定句:
反問句:
再提高
一、查查“盧溝橋事變”的相關資料,將感興趣的摘錄,編成小報,給周圍的人看看,讓他們一同了解整個事件的經過。
二、綜合實踐活動
要求:
1、調查周圍有多少人了解“盧溝橋事變”;
2、他們如何看待日本侵華戰爭
3、從你的調查結果來看,說明什么問題,對此你的認識是什么。
三、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阿基米德
一天,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力學家阿基米德正蹲著專心致志地研究畫在地上幾何圖形。忽然,殘暴的羅馬士兵闖了進來,但是,阿基米德一點兒也沒有注意到。羅馬士兵拔出寶劍,指著阿基米德的鼻子,這時,他才明白眼前的事情。可是他一點兒也不懼怕,坦然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再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這道題做完,不能給人留下一道沒有做完的題啊!”殘暴的羅馬士兵獰笑著,舉起寶劍向阿基米德砍去。阿基米德大叫一聲“我還沒做完”,就這樣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1、找近義詞。
殘暴( ) 懼怕( ) 獰笑( )
(2、聯系上下文,解釋下面的詞語。
(1)坦然:________ (2)專心致志:__________
3、“不能給人留下一道沒有做完的題啊”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這段分為三層,并寫出每一層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5
把《盧溝橋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編者的意圖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處在價值觀初步形成期,此時灌輸一些史實教育,能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感,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極大的幫助。從這一點來說,《盧溝橋烽火》是一篇很好的愛國主義教材。
歷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不會忘卻的日子。這夜,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氣勢洶洶地尋找借口,首先向中國軍隊開火。面對敵軍無理的挑釁行為,中國士兵嚴詞拒絕,并立即還擊。但終因敵眾我寡,只得退守宛平縣城。
第二天,同仇敵愾的中國士兵舉、冒、沖、砍,打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而逃,日軍進攻宛平縣城的瘋狂進攻未能得逞。
當天晚上,我軍又悄悄進發,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個個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激戰至九日凌晨,英勇頑強的我軍終于奪回了盧溝橋這一戰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覺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寫雙方激戰的詞匯。何不從詞入手呢?由詞入手,感受雙方戰爭的激烈以及我軍的頑強;由詞入手,結合時間順序練習復述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由詞入手,學習戰斗場面的描寫。突然想起讀到的網友隨筆“詞語教學也精彩”。對,明天的教學,就從詞入手,化難為易處以詞為橋。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2.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3.揭題: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板9課題)
4.解題:指名讀“烽”(f6ng),注意讀準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盧溝橋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設疑。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怎樣的?,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對我有哪些啟示?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煙哭爹喊娘
①“開火車”讀。
②指名讀。
③齊讀。
④去掉拼音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1.出示詞語,指名讀。
魔爪咽喉挑釁
日寇控制號召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同仇敵愾猝不及防
萬籟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讀第一段,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蠶食:像蠶吃桑叫·一樣;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國主義兇惡的勢力。
咽喉:形容險要的交通要道:
(3)這一段寫了什么?
①“九一lk"事變后的局勢,
出示地圖,幫助學生理解“東北三省”及“華北”的位置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東部。
華北:我國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帶。
通過看地圖、朗讀,體會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
指導朗讀。
②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學生指出人體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為什么這樣比?
看地圖幫助學生理解盧溝橋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齊讀第一段,小結:
這就是“盧溝橋事變”的起因。
2.學習第二段:
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讀出日寇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指名讀評議,齊讀。
小結:可見,事變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
第二天凌晨
敵軍我軍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狽舉、冒
理解“震耳欲聾”、“吼叫”、“瘋狂”及聯系電視、電影、書報上面來體會日寇的殘暴。
通過理解“同仇敵愾”、“冒著炮火”來體會我國守軍不畏強敵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交流。
①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
聯系前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指名讀,體會形勢之危急。
②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指導朗讀:“天津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否調換位置?為什么連用三個“!”?
③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自由讀,齊讀。
重讀“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大批”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瀆,瀆刁;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劇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
(3)我們可以說逐步怎樣?
(逐步提高,逐步開展工作)
(4)用“逐步”說一句完整的話。
(1)指名說說“萬籟俱寂”的意思。
(2)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萬籟俱寂”?
(3)用“萬籟俱寂”說一句話。
5、小結
盧溝橋事變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原因。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軍將士同仇敵愾,奮起還擊,侵略者遭到可恥的殘敗。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7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風雨滄桑,翻開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通過學習,你知道了這次事變真正的原因了嗎?
2.用上“侵占、吞食、妄圖、咽喉要道”說說事變的原因。
過渡:所以,敵人對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舉拿下,好掃平他們侵略全中國的障礙。美麗祥和的盧溝橋再也阻擋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學習,感悟文本。
學習第二段:
1.過渡: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個不平靜的夜晚,去親眼目睹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2.默讀課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關系的詞句,并思考每個時間段都發生了什么事?用小標題概括。
3.交流并相機板書:
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襲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戰
當天晚上 橋頭激戰
4、讓我們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個深夜,對于日軍的偷襲,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
指名讀,結合理解:挑釁、蓄謀已久。這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說?
5、默讀2——3自然段,畫出關鍵詞來說明。
(1)交流:并指導朗讀
生:“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偷偷地向盧溝橋摸來。 ”你知道了什么?(企圖趁中國守橋士兵不備侵占盧溝橋,入侵宛平城。)為什么要偷偷地摸來?
(2)師:可見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見不得人的勾當。如果他們還有一絲良知的話,面對“我軍的大聲喝問,應該有怎樣的表現?(做賊心虛、渾身發抖、無地自容等)
(3)師:令人極為憤慨的是,他們居然不知羞恥,課文中是怎么描寫的?
可見日本侵略者?(蠻橫無理、恬不知恥、心狠手辣、)課文中有哪些關鍵詞?從這些詞語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師:守橋的中國士兵是怎樣做的呢?從哪些詞語可看出?
師:請同學們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守橋的中國士兵是怎樣“嚴詞拒絕”的?
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守軍怎樣的精神?把我軍的形象通過讀來表現出來(誓死衛國)
過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橋部隊傷亡較大,只得暫時退守大橋東頭的宛平縣城。誰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認為我軍膽小懦弱,不堪一擊,再次向我軍發動進攻。
三、學習四—五小節,體會日寇的瘋狂,我軍的英勇與足智多謀。
過渡:面對敵人的再次進攻,我軍是如何應戰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頑抗的呢?
1、自由讀4、5兩小節,用“--”劃出寫日寇瘋狂、狼狽的詞句,用 “~”劃出寫我軍英勇戰斗的詞句,從中又感受到什么,簡要寫寫你的體會。
2、學生按要求自學,寫體會。
3、交流:
要點:(1)日寇的瘋狂:“日寇吃了虧,…………撲來”抓“撲”體會:想像,用詞語描述日寇的“撲”: 地撲。體會讀。
(2)日寇的狼狽:“在硝煙和火光中……狼狽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橫橋頭”,“打得日寇……”。體會讀。
(3)在體會讀的基礎上出示描寫日寇的詞語:人仰馬翻、哭爹喊娘、狼狽而逃、猝不及防、人頭落地、尸橫橋頭、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師:日本侵略者曾經是那樣惡如瘋狗,不可一世,但結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狽而逃的可恥下場的,實在好笑。
師:事實證明:中國守軍不是軟弱可欺的!
(4)請同學們看文中插圖,說說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又感覺到了什么?
(5)課文中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中國守軍的英勇無畏呢?:
a、“早有防備……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說明了什么?)
b、“舉起” “冒著” “沖出” “砍去”從四個連續動作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邊好像又聽到了什么?
(6)在體會讀的基礎上歸納描寫我軍的詞語:同仇敵愾、奮起還擊、兩面夾擊
4、引讀體會: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烈的奪橋之戰,好好地讀一讀中國守軍英勇拼殺的語句:老師引讀:
英勇的中國守軍:
大刀:
頃刻間:
在硝煙和火光中:
過渡:雖然盧溝橋重又回到了中國軍隊的手里,但是,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8
【學習目標】
1.掌握9個一類字,認識3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大致了解“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活動方案】
活動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烽火 妄圖 吶喊 殲滅 咽喉要道 猝不及防 震耳欲聾 同仇敵愾
挑釁 魔爪 偽軍 凌晨 哭爹喊娘 萬籟俱寂 眾寡懸殊 如火如荼
① 讀準字音、記住生字。
② 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③ 完成書后鋼筆描紅,記住書寫要領。
⒉ 組內解決疑難,組長報默生字,輪流批閱。(批閱完及時訂正,組長把關。)
3. 全班交流。
①各組書寫員將容易寫錯或讀錯的生字展示在小黑板上,并用色筆標注。
②抽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活動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用“ ”畫出描寫時間的詞句。想想課文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2.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討論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意見不同的要說明理由),組內形成統一。
3. 各組推薦1人講述本組分段情況。
【檢測反饋】
⒈ 選擇正確的讀音。
魔爪(zhuǎ zhǎo) 咽喉(yān yàn yè) 挑釁(tiāo tiǎo)
⒉ 把詞語補充完整。
( )不及防 如( )如( ) 成( )結( ) 同仇( )( )全( )武裝 人( )馬( ) ( )( )而逃 萬籟( )( )
5《盧溝橋烽火》第二課時活動單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5自然段。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日本侵略者的丑惡嘴臉,感受中國守軍不畏強敵、奮勇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3. 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有條理地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盡量用上文中的詞語。
【活動方案】
活動一:學習第1自然段,了解事變起因。
1.自由讀第1自然段,思考:盧溝橋事變的起因是什么?
2.組內說說當時的局勢和事變的起因,再有感情地齊讀第1自然段。
3. 各組推薦代表介紹當時的局勢和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活動二:學習2-5自然段,了解事變經過。
1.默讀課文2-5自然段,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表現的詞句,思考從中讀懂了什么?
2.合作完成表格 (提示:抓住最能體現日寇本質和我軍精神的關鍵詞)
時 間
日 寇
我 軍
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當天晚上
3. 各組就所圈畫的具體詞句說說各自的感受,并展示朗讀。
要做到:條理清楚、內容具體、表情豐富,可加上適當的動作。
活動三:講述事變經過,銘刻歷史史實。
1.對照表格,練習講述事變經過。
2.組內互相練習講述事變經過。
3.各組推薦代表講述事變經過。
⒋ 評議,給講述精彩的小組加分。
【檢測反饋】
1. 填空。
年 月 日深夜,一支 的日本軍隊 摸到盧溝橋,借口 ,遭到守橋的中國士兵 。 的日軍就向中國軍隊開火,中國守軍立即開槍還擊。第二天凌晨,日軍炮轟宛平縣城,又遭到中國軍隊的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又稱“ ”。它拉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2.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說說從中體會到什么?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萬籟俱寂,一支全副武裝的日本軍隊, 向盧溝橋 來。從所填寫的詞語可以看出日本軍隊 ,帶有 的感情色彩。
②當天晚上,大刀隊員們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彈又 向盧溝橋 。所填寫的詞語表現了我國守軍 ,帶有 的感情色彩。
5《盧溝橋烽火》第三課時活動單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中國軍民同仇敵愾、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愛國情懷。
【活動方案】
活動一:學習6-8自然段,感受全國軍民的愛國情懷。
1. 默讀課文6-8自然段,畫出最能體現全國軍民愛國熱情的語句。
2.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確定小組展示方式。
3. 各組匯報朗讀。
活動二:了解事變意義,講述英雄故事。
1. 自由朗讀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戰中,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組內說說課余自己從課外書中讀到或從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組推薦代表講述英雄故事。
【檢測反饋】
1.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在電文中還會說什么?補充下面句子。
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通電全國,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
⒉ 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分類摘抄下來,并任選兩三個詞語寫一段話。
描寫敵軍的:
描寫我軍的:
其 他: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9
教學目的要求
1、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順序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了解盧溝橋的戰略地位,以及盧溝橋事變的重大歷史意義。
重點難點
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一、檢復導入,激發感情。
1、(課前播放斑竹清唱的《盧溝橋之歌》,直到上課鈴響后才停止播放)
同學們,蒼涼悲壯的歌聲戛然而止,然而,我們心中蒼涼悲壯的情懷依然激蕩,一聲炮響,舉世皆驚。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昨天,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風雨滄桑,翻開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了這次事變真正的原因了嗎?
(當蒼涼悲壯的歌聲縈繞在教室里時,“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已是“不絕轉入此中來”。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相信同學們心中那蒼涼悲壯的情懷依然在激蕩。課未始,情已生,此時展開教學,學生不管是情感上還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鋪墊與準備。)
2、指名學生說出盧溝橋事變的原因。
3、出示示意圖,分析盧溝橋的戰略位置,揭示事變原因。(多媒體顯示盧溝橋事變示意圖)
(多媒體顯示盧溝橋事變示意圖,形象的直觀顯示 “激活”了文字,促進了學生的正確感知。使學生對盧溝橋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過渡:所以,敵人對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舉拿下,好掃平他們侵略全中國的障礙。美麗祥和的盧溝曉月再也阻擋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大家請看——
二、自主學習,感悟文本。
(一)學習第二段。
1、觀看錄象。(關于盧溝橋事變的一段視頻)
(多媒體的運用開放了信息資源,形象的視頻展示重演了屈辱的歷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憤慨的情緒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同時被激起的,還有與守城官兵同仇敵愾的心理。可以說視頻展示為學習新課揚帆導航。)
過渡:看到大家意猶未盡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當時的詳細情形,是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盧溝橋事變的詳細經過。
2、瀏覽2—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表示時間關系的詞句。
3、交流并相機板書: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當天晚上
4、品味讀第二段,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舉動的關鍵詞語,然后就其中一個時間段里的戰事情況進行小組討論,把討論的結果填在發下來的表格里。同時,思考并交流你在學習過程中還能體會出什么?
(語文課堂要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安排學生的自讀、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從而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敵軍的蓄意挑釁、無理取鬧;我軍的義正嚴詞、正義凜然。)
5、交流(出示學生填寫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寫敵我雙方舉動的關鍵詞語,完成填空。
時 間 敵 軍 我 軍
1 9 3 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裝 氣勢洶洶蓄意挑釁 惱羞成怒 喝問 嚴詞拒絕
第二天凌晨 人仰馬翻 瘋狂吼叫狼狽 哭爹喊娘 同仇敵愾 舉 冒
當天晚上 猝不及防抱頭鼠竄 手握 腰佩 悄悄英勇頑強
相機板書
敵軍 我軍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釁 嚴詞拒絕
第二天凌晨內 大舉進攻 同仇敵愾
當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動出擊
6、展示讀。(相機作好朗讀前的指導)
7、有感情地齊讀2—5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敵軍的氣勢洶洶、無理取鬧的可恥下場以及我軍的同仇敵愾、英勇頑強。
8、指導復述。(按時間順序,可以參考剛才填寫的一張表格。)
(學生通過瀏覽讀、品味讀、展示讀、探究讀,不難體會到作者通過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對我國守軍英勇頑強的敬佩之情。在這里,我不惜花費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通過自讀、討論、交流、匯報等多種形式鋪開教學活動,可謂是濃妝艷抹了,學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教師已無須再多言語,學生已漲溢滿腔激qing。)
(二)、學習第三段。
1、中華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站起來了,發揮了她巨大的作用,請大家輕聲讀第三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話不能顛倒;“!”增強語氣;“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體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3、齊讀6—8小節,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難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
(三)、學習第四段。
1、范讀第9小節。
2、最后一小節告訴了我們什么?
3、齊讀最后一小節。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1、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當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內化為表達的需要時,學生的感情便在激蕩與碰撞中得到了深化與升華,于是,異彩紛呈的感想讓人感覺到學生心靈深處的確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學生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奮發讀書的情懷。中華兒女曾經因為國家落后而飽受凌辱,但是炎黃子孫決不允許歷史重演。從孩子們的回答中,不難聽出帶著童稚的話語中是擲地鏗鏘的堅定決心。說者動情,聽者聳容。語文課的情感目標的落實已在不知不覺中了。)
2、歷史,警醒世人;歷史,催人奮進。中華兒女永遠也不會忘記中國的歷史,不會忘記中華民族的恥辱日——1937年7月7日,不會忘記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學們,在結束本課之前,我還想告訴大家一點,多行不義必自斃!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日軍頭目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多媒體展示補充日軍頭目的最后下場的信息)
(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則主要體現在對知識、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惡到頭自有報”、“多行不義必自斃”,盧溝橋事變的挑釁者頭目到頭來沒有一個有好下場,補充這一點除了讓學生在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發了學生向善除惡的自覺性,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是在潛移默化中的。)
4、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與發展——這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心聲,是亞洲各國人民的心聲,這是時代的最強音。希望大家將來能為維護中日和平、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體放飛和平鴿,播放蔣雨蓮的《和平友愛永在我們心中》)
(曲終諳情情未了。通過一堂課的熏陶、激發,學生的情感已進入了高潮,特別是學生對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這樣的在學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或是讓學生帶著仇恨離開語文課堂,那便與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背道而弛了。在學生年幼的心里,顯然是無法分清正確對待日軍的侵略行為與對待現在的日本國的態度應該有什么不同的問題的。所以,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不失時機的誘導學生關注另一個具有時代性、世界性的命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比較起仇恨戰爭來,維護和平顯得更有意義,因為這是中國人民的心聲,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是時代的最強音!我想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說,絕不僅僅只是一個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必要的情感態度世界觀的引領。)
四、布置作業:
1、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了解盧溝橋事變后的戰事情況;收集抗日戰爭中其他的重要歷史事件。
板書:
盧 溝 橋 烽 火
敵軍 我軍
1937年7月7日 蓄意挑釁 嚴詞拒絕
第二天凌晨內 大舉進攻 同仇敵愾
當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動出擊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0
生1:我讀到“激戰一直持續到9日凌晨”時,我知道了當時戰斗的慘烈,因為從7月7日深夜到第二天凌晨,到當天晚上,到9日凌晨,戰斗持續的時間很長。
生2:從這么長的戰斗經過中,我領悟到了盧溝橋戰略地位的重要。
生3:從這么長的戰斗經過中,我也感悟到日寇的野心,想占據要道,奪得“咽喉”。
生4:我也收獲了我國軍隊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
生5:我覺得這座盧溝橋很堅固,經歷了炮火刀槍的洗禮,依然巍然不動。我覺得盧溝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相信,我們中國人民一定會同仇敵愾,把日本強盜趕出家門的。
生6:我讀出了日寇的愚蠢和無能。因為日寇的武器比我們先進。同時,我也認為邪惡永遠要被光明壓倒。
【反思】文本的解讀,需要學生深入了解課文,透過文字看內涵,在豐富的內涵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學生在豐富的感悟中,在真切的體驗中,提高了對文本解讀的能力。這種解讀能力的培養,往往在細小的末節中,在不經意的思維中,在預設的意外中,這需要我們教師時時傾聽學生意猶未盡的表述,當學生的思維的火花開始迸射時,我們要呵護好這美麗的火花,讓她綻放出絢麗的煙花。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變得靈動的時候,體驗變的真切的時候,情感變得敏銳的時候,許多精彩的解讀就會應運而生了。期間,或許有感悟的偏差,也許偏離了教學目標的設定,甚至可能與文本相脫離,但是這就是真實的課堂,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能時刻生成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思維變得開闊,語言變得豐富,情感得到激發。各種新鮮讀到的見解就會噴涌而出。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1
《盧溝橋烽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反映了中國現代史上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盧溝橋事變,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占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在五年級學生心中,抗日戰爭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者趕出中國,至于盧溝橋事變具體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學生并不了解,畢竟現在的孩子距離抗戰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已很久遠。因此,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讀準多音字“爪”、“咽”、“處”。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攻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其中目標2、3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的險惡用心是教學的難點。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為背景音樂,配上教師激憤的講述“九一八”事變,用音樂渲染氣氛,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然后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由此揭題,理解“烽火”,再解題、讀題。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閱讀障礙。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默讀課文,引導學生邊讀邊劃出描寫時間的詞句,并指導學生理清事件發展的脈絡。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估計學生能整體把握住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就第二課時重點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明確盧溝橋的戰略地位,體會日本帝國主義的險惡用心
課始,通過“誰能簡要說說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引導學生復習文章主要內容。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要發動盧溝橋事變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設想引導學生通過對“蠶食”“妄圖”等詞的理解,體會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圖以及了解“咽喉”在人體中的重要位置,使學生體會盧溝橋地理位置的極其重要。
二、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的愛憎感情。
課文(第2-5自然段)具體敘述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其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中國軍民頑強抗擊的場面,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此,我作如下預設:
1、讓學生讀一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事件的來龍去脈。
2、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表現的詞句,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組織交流。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體會我軍的英勇頑強和侵略者的蠻橫狼狽。
比如理解“這顯然是赤裸裸的挑釁行為”這一句時,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挑釁”,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挑釁行為?”再引導學生從“全副武裝”“偷偷地”“氣勢洶洶”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事變發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詐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再如,學習我國守軍頑強抗擊侵略者這一部分,我首先讓學生讀一讀相關語句(第4、5自然段中);接著,圈一圈關鍵詞語理解“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大刀”“冒著炮火”“沖出”“砍去”等;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讀,再次體會我國軍民的同仇敵愾、英勇頑強。(板書:英勇頑強)我將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蠻橫無理而遭到慘敗的可恥下場。(板書:蠻橫狼狽)
4、再次朗讀,加深體會。讓學生自由選擇兩軍表現部分,考慮到高年級學生有可能都選擇朗讀描寫我軍部分,這時我將以“只要你讀出對日寇的無比憎恨,你同樣是一名勇敢愛國的少先隊員!”這句話來引導學生作出選擇。如果學生感受不深,我就播放錄像,引導學生聯系電視電影中敵我雙方的形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強烈的愛憎感情。同時,為學生復述課文作好情感上的鋪墊。
5、編寫提綱,練習復述。引導學生按照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抓住描述敵我雙方神態舉動的關鍵詞語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先同桌對說、小組互說,再全班交流評議。
三、感到形勢之危急,激發強烈愛國情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作為中國人的我們,該怎么辦?估計有學生會說到:我們必須響應黨的號召,這就自然過渡到“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這句話的學習。媒體出示這句話,我設想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討論“這三個危急能否調換順序?”,使學生明白“絕對不能!”因為這三個危急是表示遞進關系的,平津有難,華北就保不住,華北有事,中華民族就危急!同時,適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盧溝橋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這句話,深入體會咽喉要道——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至此,學生就會明白,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國。這樣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樹立不把侵略者趕出中國誓不罷休的堅強決心,從而體會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堅持抗戰的民族精神。
那盧溝橋事變的歷史意義何在?引讀最后一段后教師總結,使學生明白從盧溝橋事變后,中國人民進入了八年抗日的艱辛歷程。
學完課文,引導學生回憶看過的反映抗戰的影片或電視劇,把最感動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讓大家一起謳歌英雄的愛國精神。
板書設計
盧溝橋烽火
我軍 日寇
英勇頑強 蠻橫狼狽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準確體會文中詞語的感情色彩。
3、能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擬清文章結構思路。
4、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教學方法:
1、利用互聯網搜索查閱的方法,通過一些圖片和視頻,再現實歷史,幫助加深學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領會理解文章內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情感認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
1、觀看盧溝橋圖
【網絡搜索】
過渡:這就是盧溝橋,它歷盡風雨滄桑,見證了一段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戰歷史。
2、板書課題:盧溝橋烽火
釋題:烽火是什么意思呢?這里比喻什么?
【網絡搜索】
3、簡介《盧溝橋烽火》背景:
【網絡搜索】“九一八事變”:
圖文:
配樂:《松花江上》(片段)
過渡:“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不斷蠶食、擴張,把魔爪伸向全中國,妄圖以瀘定橋為突破口,繼續擴張勢力,將禍及全國……
二、初讀指導
1、學生自學課文
要求: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自學生字詞,圈劃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點。
2、檢查學生自學效果
a)出示本課生字詞和多音字:
烽火 妄圖 偽軍 凌晨 吶喊
殲滅 震耳欲聾 蠶食 挑釁
哭爹喊娘 狼狽而逃 抱頭鼠竄
萬籟俱寂 眾寡懸殊 同仇敵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如火如荼
魔爪(zhuǎ zhǎo ) 咽(yān yàn)喉
b)、指名讀,集體幫助糾正讀音
c)、再讀,讀出韻味,讀出情感
d)、齊讀詞語
3、質疑:說一說在預習中有沒有遇到的疑難問題?
4、學生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歷史事件?
5、學生讀課文后議一議,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據下列小標題,試一試給課文劃分段落:
戰略要地 激戰守橋 發出號召 拉開序幕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3
一、復習導入
1、默寫詞語:
氣勢洶洶 人仰馬翻 哭爹喊娘 抱頭鼠竄
嚴詞拒絕 同仇敵愾 奮起還擊 兩面夾擊
2、學生齊讀,思考:你發現這兩組詞語分別寫什么的?(分別寫敵軍和我軍的)
3、導入:我們讀書就應該這樣,要善于抓住關鍵的地方來品味。這節課我們跟隨課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個不平凡的夜晚,去親眼目睹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讀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二、學習第1、2、3自然段
4、學生自讀課文2、3節。
5、交流。
6、日軍為何要侵占盧溝橋,入侵宛平縣城?引讀第一自然段。
7、這里有些詞語很值得我們關注,你注意到了嗎?
“蠶食”:像蠶吃桑葉一般逐步侵略我國華北地區,進而妄圖吞并全中國。
“咽喉”:人體的重要器官,感受到盧溝橋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8、過渡:正是有著吞并全中國的狼子野心,1937年7月7日深夜,早有預謀的日軍像我軍發起了進攻。
9、再次默讀2、3自然段,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舉動的詞語,細細體會。
10、交流:
a.“全副武裝”、“氣勢洶洶”、“惱羞成怒”看出日軍是有備而來,蓄意挑釁。
b.“嗒嗒嗒……密集的機關槍子彈請寫在盧溝橋橋面上。”敵人心狠手辣,一心置我守橋軍隊于死地。
c.“大聲喝問”、“當即嚴詞拒絕”、“立即開槍還擊”,中國守軍正義凜然,誓死保衛祖國。
11、同學們很了不起,從敵我雙方舉動中體會到這么多東西。品讀字詞就是我們學習語文的方法。同時還要做到的是將你對文字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這種感受。(有感情的朗讀2、3自然段)
四、學習第4、5自然段
11、引導學習4~5自然段:
文章中除了第二、三自然段外,還有好多詞句描述了敵我雙方舉動,同樣表現了日本鬼子和我軍的特點,請你默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畫一畫。細細體會。
12、讀書,就應該能走進課文的深處,與文中的人物交流對話。請你抓住所畫的詞句,好好地讀一讀,要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情感來。(學生練讀)
13、把你印象最深的一兩句話讀給你的同位聽,先讀一讀,再談談你的感受。
14、指名讀,相機指導。
a.日軍:“人仰馬翻、端著、吼叫著、瘋狂地、撲、哭爹喊娘、狼狽而逃、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慘敗,可恥的下場。
b.大刀隊員:“同仇敵愾、奮起反擊、舉起、冒著、沖出、悄悄地”,英勇無畏,奮起反擊。
(相機指導對比:關注“悄悄地”同樣是描寫秘密行動,我軍是“悄悄地進發”,日軍是“偷偷地摸來”,自己體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偷偷地摸來”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和卑鄙行徑;“悄悄地進發”表現了我軍的資質多謀,英勇善戰。兩者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關注“哭爹喊娘、狼狽而逃”,同樣是描寫失敗表現,我軍是“寡眾懸殊、暫時退守”,日軍是“哭爹喊娘、狼狽而逃、抱頭鼠竄、鬼哭狼嚎”你有發現了什么?“寡眾懸殊、暫時退守”是我軍的無奈之舉,“暫時”說明我們定會奪回盧溝橋;而敵軍“哭爹喊娘、狼狽而逃”表現了敵軍戰敗后的狼狽不看,下場可恥。)
15、在整個第4、5自然段中,大刀隊員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英勇、頑強)
為了歌頌這些大刀隊員們的斗志,有人譜寫了一首《大刀進行曲》,有人說這是抗戰歌曲中最過癮、最解恨的一首歌曲。我們來聽一聽,感受一下。(播放《大刀進行曲》)
16、從同學們的表情老師可以看出,你們的心中一定是熱血澎湃。讓我們好好地讀一讀,來表達對他們的敬意吧!(自由讀4、5節)
五、學習第6~8自然段。
1、經過我國守軍的努力,終于擊退了侵犯的日軍。然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繼續向平津一帶調集兵力,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這時候,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又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2、學生自由讀6—8節。
六、齊讀最后一節。
七、機動:指導學生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1、出示中國守軍的誓言:(“愿與盧溝橋共存亡”、“日軍要求我軍撤出盧溝橋,則有死而已,盧溝橋可為吾人之墳墓。”、“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問:這是一組中國守軍的話語,讀了后你有什么感想?
2、我們應該為中國守軍的英勇頑強感到驕傲,我們應該永遠地深深地記住這個偉大的事件,來緬懷我們的革命先烈們!(學生練習復述課文)
3、指名復述。
八、總結拓展:
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人發全面抗戰的序幕,從而一場偉大的抗日戰爭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故事,請你搜集有關的抗戰小故事,好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對我國居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品讀文本,體會在特定語境下詞語的感情色彩。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4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390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2.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3.揭題: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板9課題)
4.解題:指名讀“烽”(f6ng),注意讀準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盧溝橋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設疑。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怎樣的?,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對我有哪些啟示?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浯:
kou xiao die
日寇 硝煙 哭爹喊娘
①“開火車”讀。
②指名讀。
③齊讀。
④去掉拼音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
面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1.出示詞語,指名讀。
魔爪 咽喉 挑釁
日寇 控制 號召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同仇敵愾 猝不及防
萬籟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讀第一段,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蠶食:像蠶吃桑叫·一樣;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國主義兇惡的勢力。
咽喉:形容險要的交通要道:
(3)這一段寫了什么?
①“九一lk"事變后的局勢,
出示地圖,幫助學生理解“東北三省”及“華北’’的位置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
東部。
華北:我國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帶。
通過看地圖、朗讀,體會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
指導朗讀。
②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學生指出人體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為什么這樣比?
看地圖幫助學生理解盧溝橋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齊讀第一段,小結:
這就是“盧溝橋事變”的起因。
2.學習第二段:
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讀出日寇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指名讀評議,齊讀。
小結:可見,事變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
第二天凌晨
軍 我軍
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狽 舉、冒
理解“震耳欲聾”、“吼叫”、“瘋狂”及聯系電視、電影、書報上面來體會日寇的殘暴。
通過理解“同仇敵愾”、“冒著炮火”來體會我國守軍不畏強敵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 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交流。
①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
聯系前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指名讀,體會形勢之危急。
②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指導朗讀:“天津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否調換位置?為什么連用三個“!”?
③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自由讀,齊讀。
重讀“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大批”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9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瀆,瀆刁;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劇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
(3)我們可以說逐步怎樣?
(逐步提高,逐步開展工作)
(4)用“逐步”說一句完整的話。
(1)指名說說“萬籟俱寂”的意思。
(2)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萬籟俱寂”?
(3)用“萬籟俱寂”說一句話。
5、小結
盧溝橋事變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原因。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軍將士同仇敵愾,奮起還擊,侵略者遭到可恥的殘敗。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2.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3.揭題: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板9課題)
4.解題:指名讀“烽”(f6ng),注意讀準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盧溝橋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設疑。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怎樣的?,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對我有哪些啟示?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煙哭爹喊娘
①“開火車”讀。
②指名讀。
③齊讀。
④去掉拼音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1.出示詞語,指名讀。
魔爪咽喉挑釁
日寇控制號召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同仇敵愾猝不及防
萬籟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讀第一段,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蠶食:像蠶吃桑叫·一樣;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國主義兇惡的勢力。
咽喉:形容險要的交通要道:
(3)這一段寫了什么?
①“九一lk"事變后的局勢,
出示地圖,幫助學生理解“東北三省”及“華北”的位置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東部。
華北:我國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帶。
通過看地圖、朗讀,體會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
指導朗讀。
②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學生指出人體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為什么這樣比?
看地圖幫助學生理解盧溝橋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齊讀第一段,小結:
這就是“盧溝橋事變”的起因。
2.學習第二段:
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讀出日寇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指名讀評議,齊讀。
小結:可見,事變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
第二天凌晨
敵軍我軍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狽舉、冒
理解“震耳欲聾”、“吼叫”、“瘋狂”及聯系電視、電影、書報上面來體會日寇的殘暴。
通過理解“同仇敵愾”、“冒著炮火”來體會我國守軍不畏強敵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交流。
①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
聯系前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指名讀,體會形勢之危急。
②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指導朗讀:“天津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否調換位置?為什么連用三個“!”?
③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自由讀,齊讀。
重讀“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大批”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瀆,瀆刁;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劇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
(3)我們可以說逐步怎樣?
(逐步提高,逐步開展工作)
(4)用“逐步”說一句完整的話。
(1)指名說說“萬籟俱寂”的意思。
(2)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萬籟俱寂”?
(3)用“萬籟俱寂”說一句話。
5、小結
盧溝橋事變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原因。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軍將士同仇敵愾,奮起還擊,侵略者遭到可恥的殘敗。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6
1、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齊讀課題。烽火什么意思?描寫戰爭的文章,讀的時候要氣勢宏偉,悲壯有力。教師范讀,齊讀。
2、看,這就是盧溝橋現在的照片,從它的橋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坑坑洼洼,它就是盧溝橋烽火的見證,讓我們把思緒拉到74年前,了解一下盧溝橋烽火發生的背景,你知道嗎?
4、提到背景,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中華民族感到恥辱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駐中國東北的軍隊炸毀了沈陽近郊的一段鐵路,不但誣陷是中國軍隊炸毀的,還誣陷中國軍隊襲擊日軍。于是他們炮轟沈陽軍事重地北大營,進攻沈陽城。更讓人羞恥的是,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卻下了“絕對不抵抗”的命令,使得卑劣的日軍在一夜之間就占領了沈陽城,四個多月就侵占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日寇的虎狼之心并沒有滿足,他們又接著逐步蠶食華北,妄圖將魔爪伸向全中國。于是,日本又策劃了蓄謀已久的挑釁,發動了本文所描寫的“盧溝橋烽火”。請大家打開課本,讀準課后的生字,讀通課文。
5、檢查音、義、形。(學生自讀、個別讀,齊讀)
6、ppt 第一段:讀一讀第一段,看看“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為什么會選擇侵占盧溝橋呢?(學生自讀,教師作圖)我們來看一下盧溝橋的戰略位置是怎樣的?
7、我們來看一看文中描寫盧溝橋烽火具體過程的是2——幾自然段,那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呢?請迅速找出戰爭進程的時間。
板書: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9日凌晨
(這里面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發現了嗎?都是在夜里)
8、請大家看看盧溝橋在各個時間分別在誰的手中。
板書: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9日凌晨
日軍 日軍 日軍 我軍
10、讓我們來具體看一看當時的戰況。ppt2——3段
11、認真讀一讀這兩段,看看這一段中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12、看看這一句話你理解嗎?(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為什么這樣說呢?
(蓄謀已久是什么意思?
這代指什么?
為什么說日軍有一個士兵失蹤了,要到宛平城內去“搜查”
是蓄謀已久的行為?
挑釁是什么意思?
從哪里看出日軍的行為是在挑釁?
蓄謀已久的挑釁就是赤裸裸的。板書:)
13、日軍偷襲盧溝橋得逞了,這樣能滿足他們的虎狼之心嗎?他們又有哪些卑劣的行為?
(ppt出示第4段。請用橫線畫出日軍行為的句子。)
15、請學生讀所劃的句子。
16、讀了之后,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日軍呢?(不文明 卑鄙無恥 禽獸不如 喪心病狂)
日軍喪心病狂的行為歸結到一點:這就是赤裸裸的。(板書:)
誰愿意來讀一下,日軍的喪心病狂。
17、面對日軍喪心病狂的,中國士兵是怎樣做的呢?請用波浪線劃出相關語句。
18、請學生讀句子,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我們的官兵呢?(不畏強敵 奮勇抗擊 視死如歸 奮不顧身 勇敢)
(我軍的英勇行為,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那就是“愛國”板書)
誰來讀一下描寫我軍英勇戰斗的句子。
19、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我軍的英勇表現嗎?
可以用上下面的詞語。
第二天凌晨 發動進攻 吃了虧 拉來大炮 端著 “哇哇”吼叫 撲來
同仇敵愾 奮起還擊 人仰馬翻 明晃晃 冒著 刀光閃閃 哭爹喊娘 狼狽而逃
20、學生練習復述。檢查復述。
《盧溝橋烽火》教學談 篇17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打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預習內容】
1.我會讀
烽火 妄圖 偽軍 咽喉 凌晨 震耳欲聾 同仇敵愾 猝不及防
吶喊 殲滅 挑釁 狼狽 爹娘 眾寡懸殊 萬籟俱寂 如火如荼
2.我知道
這篇課文敘述了1937年7月7日“____________”的經過,揭露了____________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略____________的滔天罪行,謳歌了____________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
3.我質疑
通過對課文的預習,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請拿起筆記錄下來。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后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打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小組合作探究】
1.“盧溝橋事變”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是怎樣的?結果如何?
2.文章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3.我國守軍是怎樣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自己默讀,深入思考。
(2)組內交流,形成統一。
(3)班內交流,探究學習。
【小組深入探究】
課文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描述來表現日軍的險惡用心和中國軍民誓死衛國的抗爭精神的?
四、課堂檢測
1. 我會填
惱羞( )( ) 同( )敵( ) ( )不及( ) 萬籟( )( )
( )( )已久 哭( )喊( ) 人( )馬( ) 大聲( )呼
( )以繼( ) 如( )如( ) ( )耳欲( ) 眾( )懸殊
2.我會選(用√標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號召(zhāo zhào) 魔爪(zhuǎ zhǎo ) 挑釁( xìn xìnɡ) 殲滅(qiān jiān)
五、主題閱讀,課外延伸
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歷史回音壁》中的《南京暴行》、《山谷里的槍聲》,暢談自己的閱讀收獲。
六、課后作業
1.把課本生字生詞摘抄10個,寫兩遍。
2. 讀抗日英雄故事,講抗日英雄事跡,激愛國熱情。
七、板書設計
5 盧溝橋烽火
時間 敵軍 我軍 七月七日深夜 全副武裝 氣勢洶洶 嚴詞拒絕 還擊 第二天凌晨 人仰馬翻 狼狽 同仇敵愾 舉、冒 當天晚上 抱頭鼠竄 可恥下場 悄悄 英勇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