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4篇)
《數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學會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理解10個詞語的意思;了解多義詞“生、開”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根據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懂得農村經濟發展快,農民生活富裕,靠黨的經濟政策好。
二、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昨天,我們已學習了《數雞》的第一段,現在請一位同學說說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ò鍟何顼堌S盛競是蛋的天下)
。ǘ⿲W習第二段
引:外婆家哪來這么多的雞蛋呢?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習,你就會明白。
1、請打開課文25頁,默讀課文第二段,想一想:“我”在外婆家幾次數雞?每次怎么樣?結果怎樣?并填表。
。ǔ鍪就队埃呑x邊做)
2、交流填表內容,歸納板書:
第一次 橫數豎數 數不清
幾次數雞 中間幾次 大——小 數不清
最后一次 放一只數一只 數不清
3、看板書,說說“我”是怎樣數雞的?(要求語言簡潔、流暢)
。ā拔摇币恢灰恢粩,從大數到小,從小數到大,放一只數一只,雞多得這樣數那樣數都數不清。)
4、“我”幾次數雞的方法各不相同,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多?<第三次>
5、齊讀第8節。
6、那為什么結果都數不清呢?(雞實在太多。)
7、找一找,文章中還有哪些句子、詞語明的暗的寫雞多?
(1)啊,滿滿一籮筐蛋:白的,粉紅的。<暗寓雞多>
。2)院子里,公雞、母雞、白雞……使我眼花潦亂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b、“眼花潦亂”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3)雞聽見這熟悉的聲音一窩蜂似地擁來
(“一窩蜂”什么意思?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4)并排十幾個雞筐里都有雞在生蛋。
8、讀投影上的幾句話
9、外婆家哪來這么多的雞?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外婆家能辦起養雞場靠的是什么?
(養雞致富靠黨的政策,靠勤勞。)
10、小作者這樣反反復復寫外婆家雞多,怎么也數不清,有一層沒有明說的意思,你認為是什么?
(外婆家養了那么多雞,靠雞致富,生活有了改善,是黨的政策引導農民發展生產,發家致富。)
11、對!小作者就是懷著這樣一份欣喜、好奇地要弄清楚外婆家到底養了多少雞,并把數雞當作一份樂趣,所以這一段的朗讀應讀出怎樣的感情來呢?
(帶著喜悅的心情輕聲自由朗讀、齊讀。)
。ㄈ⿲W習的三段。
引:那么這份心情在第三段中又是怎么體現的呢?
1、指名朗讀,其他學生思考:外婆的話說明了什么?
2、投影出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內容。
。1)我的心理樂滋滋的僅僅是因為帶回了三只小雞和一籃雞蛋嗎?
。2)句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3)“我為什么而心理樂滋滋的?”用因果句式把樂的原因說清楚。
3、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說說段意。
(四)學習“學習提示”。
1、默讀提示,這一體示告訴我們什么?
(閱讀文章的要求什么是中心思想《數雞》一文的中心思想)
2、閱讀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3、有關的詞、句、段剛才已分析,請一位同學運用借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說說本文主要講什么?
4、還要領會中心思想,那么什么是中心思想呢?《數雞》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學習提示的表述和我們課堂上說的意思一致的,F在請同學們在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讀懂作者的寫作意圖?
。ㄊ煜、理解內容,即分析字、詞、句,理解內容→抓住重點段,聯系課后習題,想想為什么反反復復地寫雞多,它表達出一種什么感情。)
6、老師小結:今后,我們要運用這樣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午飯豐盛
第一次 橫數豎數 數不清 改經
4、數雞 幾次數雞 中間幾次 大→小 數不清 革濟
最后一次 放一只,數一只 數不清 開發
帶回雞、蛋 放展
《數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今天的語文課上,學的課文是〈數雞〉。這是一篇兒童生活故事,通過“我”到外婆家度假,在外婆家的養雞場幾次數雞的經過,目的贊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農村經濟發展快,農民生活富裕了。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再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劃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交流、反饋,說出自己的感受。如:你從哪些句子、詞語中看出外婆家的生活富裕了?有學生說,外婆家的雞多,雞長大了,把雞賣掉就有錢了,生活就富裕了。也有的同學說,外婆家雞多,蛋也多,把雞蛋賣了,錢也多了,也說明生活富裕了。又有學生說,外婆家的午飯很豐盛,菜多。也說明生活很富裕。學到這兒,我很高興,覺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錯,心想: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已完成?烧谶@時,一位學生卻說:“外婆家的菜一點也不好,就是蛋,太單調,根本看不出生活的富裕!甭牭竭@,全班同學的目光一起投向這位發言的同學,總以為他在故意搗蛋。見此情景,我沒有馬上發表意見,而是讓學生再學習課文,文中這樣寫到:“午飯好豐盛啊!滿桌的菜,竟是個蛋的天下:青椒炒雞蛋,油煎荷包蛋,還有蛋面、蛋糕、蛋湯、”我說,這菜是有點單調,怎么能說外婆家的生活富裕呢?誰有更好的理解,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這是,班長說,改革開放前,蛋都吃不上,聽我奶奶說,當時農村是不允許養雞的。現在外婆家有那么多用蛋做的菜,生活當然好了。我會意地點點頭。然后向學生介紹當時農村的政策,農民生活苦的原因。(事實上,課前我讓學生作過調查,學生也略知一、二,問題是他們沒有切身的感受。)我說,寫這篇文章至今已過去了好幾年,我們今天的生活越來越好,平時,可以吃到各種山珍海味。這用蛋做的菜是不稀奇,但是,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帶來的蛋滿桌,哪有今天的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我相信,我們今后回吃上各種見也沒見過的美味,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同學們都開心地笑了。走出教室,我始終在想:學生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感受,要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真是很難。難怪有老師在上外國侵略我們中國,大肆屠殺我們中國人時,學生們會笑出聲來。你能說這是無知嗎?解釋只有一句話,那就是,這些孩子根本沒有吃過苦。
《數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知識: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9個詞語的意思;了解多義詞“生、開”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能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根據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學會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懂得農村經濟發展快,農民生活富裕,靠黨的經濟政策好。
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學會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學會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懂得農村經濟發展快,農民生活富裕,靠黨的經濟政策好。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 出題,齊讀。
2、 同學們,看了課題,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3、 你還有哪些問題想知道?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 學生放聲自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邊讀邊思考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2、 讀后交流。
說說自己已經發現了什么?
3、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件事講給同學聽。
4、說說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 瀏覽課文,結合我們剛才的討論,請你給課文分段。
2、 同桌交流。說說分段理由。
3、 集體交流。并說說各段的大意。
四、學習第一段。
1、 自由讀第一段,看看從第一段中你能有什么發現?
2、 劃出自己有所發現的句子,好好地讀一讀。
3、 讀后交流:
重點理解:
“瞧,滿桌的菜,竟是個蛋的天下:青椒炒雞蛋,油煎荷包蛋,還有蛋面、蛋糕、蛋湯……”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
讀好這句話,讀出菜多,蛋多。
五、課堂作業 :
完成作業 本一、二兩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上節課,我們已學習了《數雞》的第一段,現在誰來說說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過渡:
外婆家哪來這么多的雞蛋呢?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習。
二、研讀第二段
1、 現在,老師要請一位同學讀一段,其它同學認真聽。爭取把這一段的內容都聽懂了,待會老師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看誰能一口答出。你在聽的時候,也可以猜猜老師可能會問什么?
2、 抽生讀這一段。
3、 提問:
你知道“我”在外婆家一共數了幾次雞?
4、 生自己站起來回答,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5、 統一意見,明確理由。
“……一有空就去數雞!笨闯觥拔摇睌盗撕芏啻坞u。
6、再看看課文具體寫了幾次,分別用了什么方法數?
。1) 自由讀。
。2) 交流。
7、再找找,“我”還用了哪些方法數雞?
8、“我”數了這么多次雞,數清了嗎?
你從哪里看出“我”還沒數清?(找出多處理由)
9、同學們,假如給你一個機會去數雞,你會用什么方法去數雞?你覺得你能數得清嗎?
不管是數得清,還是數不清,總之“我”是沒數清,為什么“我”不寫自己把雞數清了呢?
。ㄍ怀鲭u多)
10、再找一找,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雞多?
生讀書,找句子。
交流:引導讀出雞多。
(1)啊,滿滿一籮筐蛋:白的,粉紅的。
(2)院子里,公雞、母雞、白雞……使我眼花潦亂
。3)雞聽見這熟悉的聲音一窩蜂似地擁來
。4)并排十幾個雞筐里都有雞在生蛋。
……
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11、思考:
外婆家哪來這么多的雞?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外婆家能辦起養雞場靠的是什么?
三、研讀第三段。
1、 自由讀這一段,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2、交流:
。1) 重點體會外婆的話。
。2) 我的心理樂滋滋的僅僅是因為帶回了三只小雞和一籃雞蛋嗎?
句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心里為什么樂滋滋的。
四、學習“學習提示”。
1、 默讀提示,思考:這一學習提示告訴我們什么?
2、 交流:
你從學習提示中讀懂了什么?
3、 小結:今后,我們要運用這樣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記:
本課教學設計,我覺得比較滿意的有兩處。一處是我讓學生來數雞,看他們是否數得清。反過來討論“我”為什么數不清,說明了什么。這樣欲揚先抑,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另一處是我的板書設計 ,從數雞到一有空就去數,再到運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數,最后到數不清,得出結論“黨的政策好,農村發展快”。條理清晰,易于學生讀懂、理解。最后一條曲線連回來,說明了只有黨的政策好,才能有外婆家這么多的雞數,才能有農村人民生活的富足。
不過,我也有個疑問。如果沒有學習提示,學生是不是能領會到本課的中心思想呢?我看有困難。
《數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第十二冊語文第二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稊惦u》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贊賞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農村經濟發展快,農民生活富裕了。這篇課文的詞句較簡單,學生學習時沒有難理解的字詞,因此一教時就完成了學習任務。第二教時,我布置了一作文題,發揮想象,想一想如今外婆家的雞。針對這一題目,學生討論得甚是精彩。有學生說,外婆家的養雞場現在應該是許多生產廠家的原料基地,每年外婆*高科技養雞向市場出售成千上萬的雞和雞蛋。有學生說,外婆家的養雞場應發展成了觀光旅游的好地方,用雞糞養魚、種菜、種果樹、環境優美,又有各種無公害的水果和蔬菜,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城里人來購物物休閑。有學生說,外婆家的雞已走出國門,遠銷歐美,超過肯德基的名氣!瓕τ趯W生們的討論,我非?隙,并且也很佩服他們,學生們能結合我們如今的生活,表現出了他們自己對高科技的、現代化的、環保的向往。由此,我深深地覺得,教材確實是死的,改革開放初期的文章放到今天來分析已顯得“老掉牙”,我們應該結合如今的生活,滲透時代思想,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中的人文因素,我們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應該盡量的去發掘它,傾注我們飽滿純真的情感,作好教材與學生的中介,從而形成“教材——教師——學生”情感共鳴、情感共振,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