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神氣的小廚師
教學目標:1.了解美食文化,培養熱愛勞動、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習慣和熱愛家鄉、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2,感受食品藝術之美,學習欣賞食品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3.感受各種材料特性,進人“小廚師”的角色,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把自己喜愛的食物表現出來。教學準備:l.多方面搜索與食品相關的圖文資料。 每個同學都準備一 到兩個與食物相關的故事或傳說,或對某一種食物的食法的資料。2.查找了解廣東有哪些特色的美食。媒材工具的準備:1 學生自己用白紙做好的“廚師帽”。2各種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3.制作好的“食物”。4.食物欣賞圖片。教學過程:(一)1.如果你是一名廚師你想做一道什么菜?2.這道菜的形狀、顏色、味道、香氣是怎么 樣的?你想給它起個什么名字?3.怎么樣的廚師才算是“神氣”的小廚師呢?4.你了解關于食品的哪些故事和風俗、傳 說?5.小朋友制作出來的“食品”的顏色、形狀 怎么樣?用什么材料制作出來的呢?擺放 得好看嗎?6.你可以用一張牛皮紙制作成什么食品?7.老師運用了哪些技法和材料制作成什么 食品?8.你知道本地有哪些名點?你知道關于它的 故事或傳說嗎? 家學過程(二)1、欣賞觀察,激發興趣。(1)提出課題:如果你是一名廚師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導學生回憶想象并說出自己喜愛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2)欣賞觀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圖片。學習欣賞美食的方法。(3)回憶并講一講與食物相關的故事傳說。2、進入角色,探索思考:(1)展示學生制作的各式“食物”。引導學生欣賞其形、色、擺放的美感。(2)展示教師示范制作“食品”過程。學習探索如何 巧妙利用廢舊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3)引導思考:你可以用一張牛皮紙制作出什么“食品”?(4)師生總結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據材料來決定要制作的“食物”。 2、根據想好的“食物”來選擇制作材料。3、明確主題,交流合作:(1)了解我國民族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美食文化。回 憶思考: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有什么美食?(2)各小組根據多種美食主題命名選擇其中一項進 行構思設計,各組員自由選擇某一類進行創作 活動。(3)明確自己創作的主題后,有目的地進行討論: 1本組要制作什么食品? 2如何分工合作。 3用什么材料?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4)作業要求。4、展示表演(1)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進行“神氣的小廚師”表演。針對各小組的“食品”的情況進行小組自評互 評。評價引導:形似、色美、食物拼盤的擺放是否美 觀?是否有創意?(2)思考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飲食文化?(3)課后延伸: 1你還知道其它關于食物的更多知識嗎? 2你知道本地區有什么特色食品嗎?有什么相關的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