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朋友》課堂教學案例
師:這么多同學想玩這個游戲,好,老師給每個同學一個機會猜,(學生歡呼雀躍)──請同座位的同學互相猜,你猜猜我的新朋友是誰,我猜猜你的新朋友又是誰呢?
學生互相熱烈的猜著,雖然只是小范圍討論,但大家描繪得都很細致,聽的同學也很認真,有的甚至離開座位,跑到新朋友旁邊指給同桌看,自己猜的對不對。盡管教室里看似嘈雜,但都是學生認真投入的結果。
師:好,你們有沒有都猜出來的,來,為自己的聰明鼓鼓掌!
師:那有沒有誰把李老師當成你的新朋友了?
這句話一下子就把教師的地位降低了,教師和學生處在了同一高度,創設了一個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學生有的點頭有的大聲而充滿感情的喊:“我!”
教師非常高興:能成為你們的朋友我很開心。
2.精講博覽
師:李老師今天還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新朋友,大家歡迎嗎?好,我們一個一個把他們請出來。
教師出示一系列8k范例給學生欣賞。
一年級的欣賞是小學欣賞活動的入門,而且也是對美的事物產生審美意識的萌芽階段。就這層意義而言,應該特別的加以重視。阿恩海姆說:“鑒賞應從具體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東西出發。這是感性關照法的根基,尤其年齡愈小其感受性愈真實,愈有彈性,所受的影響也愈深遠!毙蕾p的同時教師根據圖片引發一連串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同學的討論和理解,一步步深入教學。
出示圖片(一)
師:這位朋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看到圖片學生不由自主的爆發出笑聲,并踴躍舉手作出一連串不同回答:
生1:頭發亂亂的。
生2:像亂稻草。
生3:眼睛是三角形的,挺好玩的。
生4:還往下斜呢!
盡管教師只把圖片在學生面前出示了幾秒鐘,但可以看出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強,只看三秒比看三分鐘更能見效。(以下圖片都快速展示)
師:我們再請一位,這位朋友讓你什么地方記得最牢?(圖片二)
學生反映更強烈,再次爆笑,一個接一個舉手回答:
生1:臉好大哦,卻戴著一副小眼鏡。
生2:嘴巴像蛤蟆嘴了,咧著在笑呢!
生3:一顆顆牙齒像珍珠米塞滿了嘴巴。
師:你們記得最牢的地方就是這位新朋友的最大特點,是他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你如果要畫新朋友,可也要把他的最大特點畫出來哦!
師:還想認識嗎?好,再請一位。▓D片三)
學生發出更響亮的笑聲,在大家的笑聲中老師隨便指一位學生問:你笑什么?
生:臉黑黑的像黑人了。
師:如果把你的臉涂成這樣你喜歡嗎?
生:不喜歡。
師:那你知道他為什么這樣畫嗎?
沒有人回答。教師代小畫家做介紹:因為這個小朋友他認為自己太喜歡自己的這位朋友了,如果顏色涂的不夠深,就表示不出他對朋友的喜愛。世界著名的大畫家畢加索就用這種方法畫人物的(出示《戴帽子的女人》)。畢加索認為人臉是高低不平的,就應該畫不同的顏色。那他用了哪幾種顏色畫人物的臉部呢?
學生很容易就答出:“紅、黃、白!
師:這樣幾種顏色畫的人物的臉給人一種光亮的感覺。
這張大師的作品,左臉紅色,右臉由黃、白二色涂成,色塊并置所構成的畫面常?梢源蚱苾和嬛行蜗箨P系分離的弊端,使學生迅速形成完整的畫面意識,讓學生體會大師在色彩上的追求,在自己的繪畫中“復興”。
師:身上的其他地方也可以裝飾呀,畫出五顏六色的頭發既好看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