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浙美版)
課題第十三課 正負圖形
課時第一課時
課時
教學
目標1.學生欣賞正負圖形,有效強化觀察的整體性、選擇性和多樣性。2.學生分析、體驗大師的正負變異作品,初步了解大師設計正負圖形在形的重復、多形組合、解構與重構、形的虛實表現以及圖底反轉等構成方式和形成風格上的區別。3.學生能感受正負圖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學生的創作思維,了解正負圖形獨特的藝術價值。
課時教學
重難點重點:欣賞大師作品,學生感受“正負圖形”的藝術價值。難點:學生對“正負變異”圖式的創作嘗試。
教學
準備(學生)彩紙和剪刀等。(教師)課件、彩紙和剪刀等。
教學活動設計1.觀察“錯覺圖式”的導入。(1)游戲激發興趣。提問:是你的眼睛騙了你,還是精心設計的圖形迷惑你了?它們的構成有一定的規律嗎?引導學生找出共用的關鍵線形,同時課件顯示“圖”與“地”的區別。它們的創作分別有什么含義嗎? (2)廣告引導探索。暢談:直覺與聯想,在正形與負形中完美體現,使招貼的主題淋漓盡致。那么要如何進行圖形的表現,實現圖形創意的視覺化呢?一般來說,有形的重復表現、多形組合表現、解構與重構、同構異質表現、形的矛盾表現、形的虛實表現、形的荒誕表現等等。 2.體驗“正負變異”的情感,設疑解惑。(1)課件播放埃舍爾的作品集《錯亂空間》,讓學生解析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 ①形的重復表現。 ②多形組合表現。 ③同構異質表現。 ④解構與重構。 ⑤形的虛實表現。(2)課件播放福田繁雄的作品。(3)欣賞評析,引導創作。比較性的教學欣賞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作者及作品表現風格的理解。通過反思欣賞內容,注重學生個體與群體間的交流,加強了學生對正負圖形形成的理解,即讓“元素”直接呈現“自覺”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負變異產生不同的情感分析,這一過程中,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關鍵。在以上欣賞的過程中,圖形各構成的概念無須多做任何講解, 體會其形式美才是關鍵。人們十分注重實空間的利用、實空間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對虛空間的利用和把握。正負形的訓練目的正是強調虛實的同等重要性。引導學生要用“第三只眼”去觀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實踐“正負變異”的魅力,探索設計。(1)展示范作,為學生創作提供創意與造型靈感。(2)學生為自己創設一種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的或對立或依存的關系,比如“大魚吃小魚”、“風車轉”、“蠶吃桑”…… (3)學生隨堂剪紙作品嘗試:(4)小結:大量大師創作的經典正負形,讓學生感受其采用概括、夸張、歸納、簡潔、添加等手法突出對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鮮明、典型、強烈。交流總結,正負圖形使創作者和欣賞的再創作者走進了一片如此廣闊而神秘的創造圖案的新天地。第十四課 圓筒造型
課題第十四課 圓筒造型
課時第一課時
課時
教學
目標1.通過對圓筒造型作品的欣賞、評述、設計,使學生初步了解圓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線體造型, 面的切割、折疊、切割翻轉,層面排列(重復、漸變)等創造重組設計后,多變而富有節奏感的藝術特色。2.通過收集材質、交流分析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學習、研究和創作圓筒造型作品;初步掌握紙造型的基本技法,了解圓筒紙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則。3.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動手創造能力,啟迪設計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