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 飾(精選12篇)
頭 飾 篇1
頭 飾
教學目標:學習厚紙頭飾的制作方法。按制作方法,能完成外觀美,立體感強,造型生動的頭飾。從頭飾制作中得到美的陶冶,懂得用雙手創造豐富幸福的校園生活。
教學重點:重點:做一個美麗的頭飾。
教學難點:固定繩子。
課前準備
1、 手工袋,膠水,剪刀。
2、 范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出示范作,激發興趣。
這個頭飾與以前做的有何不同?
生答。
小結:制作材料,造型都不同。
(一) 指導“狗”的制作
(1) 討論狗的特征
狗:大耳朵,靈敏的鼻子,亮亮的眼睛。
(2)制作步驟
1、 取一張24開近正方形的鉛畫紙,對折。
2、 在折后長方形的右下角畫一個弧形,剪去角。
3、 做耳朵,兩個長長的橢圓形,貼上。
4、 鼻子:剪兩個圓。
(3)分別貼好
(4)穿線:先固定好一邊,再量一量適宜的長度再固定另一邊。
(三) 學生制作
1、 可選自己最喜歡的進行制作,裝飾的美觀大方。
2、 教師巡回輔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3、展示自己的作品,帶上玩一玩。
第二課時
一、 組織教學
二、 導入
三、 講授新課
1、 復習方法
2、 啟發談話:能不能自己設計一個頭飾
3、 學生設計
4、 教師輔導
四、 師生評議
五、 板書設計 頭飾
頭 飾 篇2
影子天天伴隨于我們的身邊,它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價值。本節活動,就是以影子為表現載體的美術活動。希望通過此活動,讓幼兒深切地感受影子造型的美與趣,提高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表演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變化的美與趣;
2.能大膽使用顏料,創造性地表現各種影子的造型;
3.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布置場景:在活動室里懸掛一塊大白布,
將液晶投影燈投射在白色大布上;
2.黑色顏料,兩張長條繪畫紙,排筆若干;
3.音樂《梁祝》。
活動過程
1.賞析影子造型舞。
(1)激趣導人。
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
幼:想。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觀看影子造型舞。(教師在白布后隨音樂翩翩起舞,并展示著各種美麗的造型,白布上婀娜多姿的身影不斷呈現在幼兒的眼前)
(3)組織幼兒交流。(此時,白布上的影子造型定格不動)
師:你們剛才看到的表演和平時看到的表演有什么不一樣?
幼1:今天看到的表演,我們看不到人的鼻子、眼睛……
幼2:今天看到的表演是人的影子在跳舞……
師:今天我們欣賞的是影子造型表演。看演員做了不同的動作,就有了不同的影子造型。(教師一邊說一邊手指白布上的影子,表演者在布后隨著教師的話語擺出幾個不同的造型,讓幼兒感受影子的變化)
2.表演影子造型舞。
(1)第一排幼兒表演,第二排幼兒觀看。(音樂結束,幼兒將自己的造型擺好)
師:你們想表演嗎?
幼:想。
師:我們分成兩組,一組小朋友做小演員,一組小朋友做小觀眾。小演員要隨著音樂的節奏擺出各種漂亮的造型,小觀眾要仔細欣賞,看一看哪些造型漂亮?你最喜歡哪個影子造型?第一排的小朋友先上臺,好嗎?
(2)組織交流。
師:你最喜歡哪個造型,為什么?
幼1:我喜歡這個造型,因為我覺得這個造型很美。
幼2:我喜歡這個像奧特曼的造型,因為我喜歡奧特曼。
幼3:我喜歡這個像蝴蝶一樣的造型,因為我覺得蝴蝶很漂亮,這個造型也很漂亮……
(3)請觀看的幼兒學一學自己喜歡的造型。
(4)第二排幼兒表演,第一排幼兒觀看。
(5)組織幼兒交流,并問幼兒:你們喜歡哪個造型?
(6)請觀看的幼兒學一學自己喜歡的造型。
3.創作影子造型畫。
(1)教師示范作畫。
師:小朋友表演得真好!你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影子造型,老師也有自己喜歡的影子造型呢!我現在就把它畫下來給你們看。
教師在繪畫紙上快速地畫影子的輪廓,一邊畫一邊說:先畫出影子的輪廓,然后將輪廓里用顏料刷滿。畫的時候,注意不要讓顏料流淌下來,要保持畫面的干凈。
(2)幼兒作畫。
師:小朋友!你們想把自己喜歡的影子造型畫下來嗎?(想)讓我們一起動手吧!(幼兒開始自由作畫)
3.評價影子造型畫。
師:影子造型畫畫好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你最喜歡畫中的哪個影子造型?為什么?
幼1:我喜歡這個影子造型畫,因為我覺得畫得很美:
幼2:我喜歡這個影子造型畫,因為我覺得這個影子造型是我擺的……
師:小朋友們畫得真美!真是個小畫家,讓我們把這些畫張貼到墻上,讓爸爸媽媽來欣賞吧!
活動反思
該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倡導的“審美感受與創造并重”的藝術教育觀。活動一開始,教師就用優美、獨特的影子造型舞伴隨著動聽的音樂將幼兒引入了一個美的世界。接著,教師滿足了幼兒好表演、想表演的欲望,請幼兒分組表演、欣賞,使幼兒沉浸于自我表現、自我感受、自我陶醉中。在幼兒充分感受的基礎上,伴隨著優美的音樂進入了創作的天地,他們創作了生動、有趣、富有創造性的作品。教師在本節活動中緊緊地將音樂、舞蹈、美術有機融合在一起,使幼兒感受到了影子造型的美與趣,獲得了美的享受.也體驗了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頭 飾 篇3
課題
第9課 頭飾設計
學情
分析
用彩色紙經過設計,加工制作頭飾是十分適宜低、中年級學生的一項活動。在語文、音樂的情景教學中,在節日的聯歡會上,孩子們親手制作的頭飾會為教學及活動增光添彩。本課教學正是以此為出發點,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校園生活。
教材
分析
在本課教學的設計中,教師可以語文、音樂教師以及大隊輔導員協商,研究、制作有實用價值的頭飾作品。本課教材共兩個頁面,其中可分為抽象形和動物造型兩種。左下頁的四個同學展示的是一個頭飾的四種不同戴法,目的是啟發學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頁上的圖片,展示了學生們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組舞蹈動態造型。
教學目標
頭飾的設計依據頭飾的用途來確定,同時要按戴頭飾人的頭部來確定大小;按預定的設計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頭飾。
課時
安排
共 1 課時
課題
第9課 頭飾設計
教學時間
二(1)、二(2)、二(3)、二(4)4/21-4/24
教學目標
頭飾的設計依據頭飾的用途來確定,同時要按戴頭飾人的頭部來確定大小;按預定的設計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頭飾。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根據用途確定頭飾的設計,并完成頭飾的制作。 難點: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
教學準備 各種顏色的彩色紙、彩色筆、剪子、膠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組織教學
2、導入新課
(1) 看一段錄像:觀察人們頭上帶的飾物有什么特點?
(2) 出示課題:頭飾設計
3、講授新課
(1)觀察分析(由學生和教師共同提供資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們戴什么樣的頭飾嗎?
② 說一說一些少數民族的頭飾有什么特點?(出示圖片:回族、維吾爾族、藏族等)
③ 說一說戲劇中的頭飾有什么特點?(出示圖片)
④ 說一說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頭飾?
(2)組內研究討論。(出示頭飾作品)
① 從外形上看這些頭飾有什么不同?
② 從圖案上看這些頭飾有什么特點?
③ 從顏色上看這些頭飾有什么特點?
④ 從表現手法上看這些頭飾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 每組挑選一件你們認為最有特點的頭飾介紹給大家。
② 研究這些頭飾是怎么做的?可以動手拆開來進行研究。
4、學生制作
(1) 想一想你將用什么材料來進行制作?
(2) 想一想你將做一個什么樣子的頭飾?
(3) 動手進行制作。
5、教師輔導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制作出更新奇的頭飾。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頭飾可以有幾種戴法?
8、課后拓展 想一想還能用什么材料來制作頭飾?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通過師生共同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了解頭飾變化。通過小組內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給你了解頭飾的制作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板書
課后記
這節課同樣鍛煉了孩子們將不同的元素和材料用藝術的眼光組合起來的能力。懂得充分利用身邊現成的資源,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頭 飾 篇4
一、教學目標 :
1.知曉頭飾的構成,學習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成頭飾。
2.通過設計制作過程與方法的體驗,理解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
系,感受成功的樂趣。
3.培養學生事前設想、制作過程有計劃、有步驟的良好習慣和
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
根據用途確定頭飾的設計,并完成頭飾的制作。
三、教學難點:
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 課程資源準備與開發 羽毛、彩紙、
膠水、剪刀等工具。
四、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剪刀、膠水、色卡紙、各種廢舊軟材料。
2.水彩筆、剪刀、膠水(雙面膠、透明膠)、色卡紙、其它彩
色手工用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了些以前收集的圖片,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
請大家注意觀察他們的頭部。(教師課件出示圖片、口頭介紹
解釋)
引出課題—頭飾制作 (板書)
(二)講解分析
1.講解制作過程
(1)出示頭飾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2)分步驟講解制作過程(教師板書步驟)
2.分析制作的方法
卷、折、穿編、刻、剪挖、粘貼(教師示范操作,并強調工
具使用安全)
3.還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制作頭飾?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教師把準備好的材料分發到各組)
(三)作品欣賞
教師出示學生作品,學生分析評價。
(四)學生制作
1.出示制作要求(學生齊讀)
①分小組完成頭飾作品的制作。
②設計創作出更新穎的圖形。
③比一比,哪個小組方法多?
2.學生制作,啟發學生的創作、設計,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
決。及時展示優秀作品。(播放輕音樂)
(五)完成表演
1.學生戴頭飾,擺造型,談創作思路。自由評價其它作品。
2.在音樂中自由舞蹈。
(六)課后提示
還可以用這些方法設計制作其它東西,美化我們的生活!
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課程的“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頭飾設計》是我自行創編的適用于小學五年級的一節設計制作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學目標我定了三點:1.知曉頭飾的構成,學習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成頭飾。2.通過設計制作過程與方法的體驗,理解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成功的樂趣。3.培養學生事前設想、制作過程有計劃、有步驟的良好習慣和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
在課的開始用一些頭飾方面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講解制作過程、分析制作的方法,并讓學生應用生活中其他的物質材料運用,再欣賞以前學生設計制作的頭飾實物作品。制作是分小組合作完成,完成后就讓學生戴頭飾,談創作思路,自由評價其它作品。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自由舞蹈。最后提示學生還可以用這些方法設計制作其它東西,美化我們的生活, 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
制作出一個頭飾對于學生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是要做出一個既美觀又實用且想象力豐富的頭飾來卻需要老師對他們的引導,在本節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他們想也想不到的制作頭飾的東西,比如:泡沫、樹葉、羽毛、毛線等等,學生拿到了這些材料,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也就不斷地出現,這時,再加以引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頭 飾 篇5
☆☆☆每 課 必 記☆☆☆
課題 頭飾設計 第1課時 日期
教學
目標 1. 顯形內容與目標
應知:頭飾的設計依據頭飾的用途來確定,同時要按戴頭飾人的頭部來確定大小。
應會:按預定的設計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成頭飾。
2.隱性內容與目標
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簡單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養事先預想和計劃行為的習慣,進一步發展創新意識和發明能力。
重點
難點
分析 重點:根據用途確定頭飾的設計,并完成頭飾的制作
難點: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 課程資源準備與開發 羽毛、彩紙、膠水、剪刀等工具
教 學 預 設
調控對策
一、 教師展示老虎、狐貍、蝴蝶的頭飾,請學生進行造型設計。
學生用肢體動作表現威武,狡猾和輕盈神態 。
學生討論、研究設計、制作頭飾的方法。
二、 結合學生音樂、語文教材中的角色需要,由學生分組選擇設計、制作的頭飾題材。
根據實物和教材,學生更深入地落實頭飾制作的要領和細節。
選擇材料,分工、合作進行頭飾制作。
三、依據教材和教師的示范作品,其實學生進一步了解頭飾的多種創作思路。
布置頭飾制作要求:實用、美觀、新鮮
選擇材料,分工、合作進行頭飾制作。
大膽設計,大膽創新。
四、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創作、設計,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小結,展示,講評
五、學生戴頭飾,擺造型,談創作思路。
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培養學生探究制作方法的能力。
養成事先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
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選題,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體會合作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情
記錄 學生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好看的頭飾,有的老師也想不到,只要提供給他們豐富的制作材料和正確的引導,他們會給我們意外的收獲
課
后
反
思 制作出一個頭飾對于學生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是要做出一個既美觀又實用且想象力豐富的頭飾來卻需要老師對他們的引導,在本節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他們想也想不到的制作頭飾的東西,比如:可樂瓶、樹葉、羽毛、毛線等等,學生拿到了這些材料,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也就不斷地出現,這時,再加以引導,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頭 飾 篇6
一、活動目標
1.學習選用園形體的廢舊材料,制作自己喜愛的動物頭飾,體現材料使用的多元化,并滲透循環再造的環保意識教育。
2.通過用園的形體構成各款可愛的動物頭飾,提高對造型美的感覺力、想象力和動物操作能力,從成功的喜悅中培養自信。
教學重點:選用園的形體材料構成動物頭飾。
教學難點:掌握毛線類材料的粘貼固定方法。
二、活動準備
1.發動幼兒收集園形的廢舊材料。(紙杯、碟、碗,廁紙筒,甜筒紙卷,塑料園鈕扣,毛絨球,各種不同質料、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園形物品)。
2.制作頭飾用的長條紙和松緊帶,剪刀,各種粘合材料(漿糊、乳膠、透明膠紙),顏色筆,抹布等。
3.投影機和有關資料。
4.設置環境:擺設畫有小動物形象的拱門,地面放置8~10個藤圈,3~4塊荷葉形板,吊掛2~3個皮球,布置成小動物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1.游戲進入活動場地
教師扮八哥老師,幼兒扮小動物,聽樂曲做律動進入拱門后,引導幼兒觀察環境,鼓勵幼兒使用場地上材料,進行簡單游戲,從中感知園形、環狀、球等物體的共同特點。
2.進園的聯想。
引導幼兒講出活動中所接觸到的園紙板、藤圈、皮球的外形及共同特征,歸納為都是園的形體。并指出自己扮演的動物中哪部分是園的。
3.引出課題。
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可愛動物頭飾參加動物聯歡會。
4.組織幼兒設計方案
觀察桌上園的形體材料特點,讓個別幼兒講出自己的制作方案,互相啟發。
5.觀看投影。
從投影中找出由園構成的動物形象,豐富信息。
6.解決教學難點。
幫助幼兒歸納說出許多小動物臉上有胡須,選細線粘貼固定,再示范使用透明膠紙粘貼等方法。
7.幼兒制作頭飾。
觀察幼兒選材、結構、裝飾情況,重點指導粘貼動物胡子的程序;幫助幼兒給頭飾釘上松緊帶。提議完成制作的幼兒,戴上頭飾,按音樂做律動。
四、活動評價
1.組織幼兒互相觀賞彼此的頭飾,請2~3名幼兒說說誰的頭飾最可愛,為什么?
2.指導幼兒欣嘗1~2件作品,分析如何選用園的形體構成有趣而可愛的動物形象,如何搭配色彩更調和,怎樣把毛線類材料粘得更穩,從而感覺園形體的造型美。
3.幫助幼兒認識動腦動手,能變廢為寶,滲透環保意識教育。
4.戴上頭飾一起去參加聯歡會,結束活動。
頭 飾 篇7
☆☆☆每 課 必 記☆☆☆
課題 頭飾設計 第1課時 日期
教學
目標 1. 顯形內容與目標
應知:頭飾的設計依據頭飾的用途來確定,同時要按戴頭飾人的頭部來確定大小。
應會:按預定的設計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成頭飾。
2.隱性內容與目標
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學會用簡單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養事先預想和計劃行為的習慣,進一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重點
難點
分析 重點:根據用途確定頭飾的設計,并完成頭飾的制作
難點: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 課程資源準備與開發 羽毛、彩紙、膠水、剪刀等工具
教 學 預 設
調控對策
一、 教師展示老虎、狐貍、蝴蝶的頭飾,請學生進行造型設計。
學生用肢體動作表現威武,狡猾和輕盈神態 。
學生討論、研究設計、制作頭飾的方法。
二、 結合學生音樂、語文教材中的角色需要,由學生分組選擇設計、制作的頭飾題材。
根據實物和教材,學生更深入地落實頭飾制作的要領和細節。
選擇材料,分工、合作進行頭飾制作。
三、依據教材和教師的示范作品,其實學生進一步了解頭飾的多種創作思路。
布置頭飾制作要求:實用、美觀、新穎
選擇材料,分工、合作進行頭飾制作。
大膽設計,大膽創新。
四、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創作、設計,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小結,展示,講評
五、學生戴頭飾,擺造型,談創作思路。
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培養學生探究制作方法的能力。
養成事先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
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選題,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
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體會協作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情
記錄 學生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好看的頭飾,有的老師也想不到,只要提供給他們豐富的制作材料和正確的引導,他們會給我們意外的收獲
課
后
反
思 制作出一個頭飾對于學生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是要做出一個既美觀又實用且想象力豐富的頭飾來卻需要老師對他們的引導,在本節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他們想也想不到的制作頭飾的東西,比如:可樂瓶、樹葉、羽毛、毛線等等,學生拿到了這些材料,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也就不斷地出現,這時,再加以引導,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頭 飾 篇8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社會上已經很難見到郵票了,通過以下這節課,引導幼兒知道郵票上有面值、圖案等內容,初步了解郵票的用途。鼓勵幼兒能根據郵票的特點嘗試用明快的色彩大膽設計郵票。
活動目標:
1.知道郵票上有面值、圖案等內容,初步了解郵票的用途。
2.能根據郵票的特點嘗試用明快的色彩大膽設計郵票。
3.對郵票產生興趣,萌發喜愛之情。
4.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郵票及有關郵票的資料。
2.彩筆、油畫棒、膠水、花邊剪刀等。
3.幼兒學習材料—《身邊的科學》,幼兒學習材料—美術用紙第11頁。
活動建議:
1.創設情境,使幼兒了解郵票的用途。
(1)出示信封,引出主題。提問:老師去郵局寄一封信,郵局的叔叔說這信封少了一樣東西,不能寄,請你們幫我看看,信封上少了一樣什么?不貼郵票為什么寄不出去?
(2)師幼討論郵票的用途。提問:郵票有什么用途?
小結:郵票由國家郵政機關發行,除了用于寄信,還是宣傳自己國家的一種方式,具有收藏價值。
2.引導幼兒欣賞郵票,了解郵票的特點。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郵票。提問:你帶來的郵票是什么樣子?
(2)結合《身邊的科學》第30頁,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郵票的特點。提問:郵票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小結:郵票具有多樣性,有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特種郵票等。
3.師幼討論,鼓勵幼兒設計內容各異的郵票。
(1)鼓勵幼兒設計郵票。提問:你如果是郵票設計師,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設想的郵票圖案內容。
4.請幼兒設計、制作郵票。
(1)師幼討論制作郵票時應注意的問題,如安全使用剪刀、將郵票內容填寫完整等。
(2)幼兒設計郵票,教師指導。
用幼兒制作的郵票布臵我設計的郵票展覽會,引導幼兒欣賞、交流。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形象生動的向幼兒展示了郵票的特征,在活動設計上,我以認識郵票的用途特征,在觀察討論操作過程中,完成郵票制作,整個活動幼兒表現思維活躍,積極性高,回答問題踴躍,充分體現了幼兒主題性原則。活動不光要注意做好準備工作,還要根據幼兒年齡生理特點,靈活教學,不能讓自己僅僅依賴于課件。整個活動雖然幼兒學習興趣較大,但在實踐操作中,幼兒之間差異較大,應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幼兒同步前進,讓教學順利進行,通過自我實踐與反思,我相信我的課會越來越好。
頭 飾 篇9
活動名稱 頭飾(數學)
執教者 王芳
參加人員 吳麗娟、周潔、李英、陳衛鋒、李桂芹
活動情況記載
李桂芹:。在活動中設計一個情節,來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操作完給他們一個講述的空間。
吳麗娟:為幼兒提供多樣的活動材料。
周潔:在第二次活動時,讓幼兒學會相互講述。在操作時,注意培養幼兒的操作習慣。
李英: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帶上自己制作的頭飾跳舞,體驗成功的快樂!
第一次討論
第一稿:
數學:頭飾 (中班)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發現并應用按顏色或形狀等某一特征進行排序的規律。
2、 在操作活動時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操作活動,并講述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
3、 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按一定規律排序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4、 頭飾、各種形狀、顏色的片片。
活動過程:
1、 教師戴著一條自制的頭飾 出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他們自制項鏈的興趣。
出示教師制作的頭飾,你覺得怎么樣?為什么漂亮?是怎樣排序的?請一個幼兒示范。
小結:原來老師的頭飾是用片片有規律的排隊的,所以很漂亮,你們想不想也來裝飾自己的頭飾,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各種片片,出示各種片片,討論:你想怎樣打扮你的頭飾?(幼兒講述并制作)
2、幼兒第一次操作
教師巡回觀察
(1) 展示幼兒幾位幼兒的頭飾
(2) 討論:哪個頭飾最漂亮?為什么?請制作頭飾的幼兒講一講你是怎么打扮的。哪個頭飾不漂亮,為什么?
(3) 小結:這些漂亮的頭飾是把這些圖形寶寶有規律的排隊的,有的按顏色規律、有的按形狀、大小規律。
a) 幼兒第二次操作
你還想怎么打扮呢?請你把頭飾翻過來打扮一下。
小結:請你把打扮好的頭飾跟好朋友講一講。
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小腦袋真聰明,做出了這么漂亮的頭飾。
活動延伸: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區,讓幼兒操作。
大新中心幼兒園“一課三議”
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頭飾(數學)
執教者 王芳
參加人員 吳麗娟、周潔、李英、陳衛鋒、李桂芹
活動情況記載
李桂芹:。在設計活動情節是,要布置教室環境,讓幼兒有種參加舞會的氣憤。
吳麗娟:幼兒活動的材料豐富一點。在活動中讓幼兒表現成功的快樂!
周潔:幼兒講述時,讓幼兒學會相互講述。在操作時,注意培養幼兒的操作習慣。
李英:在活動中,要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幼兒在做頭飾時,給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
第二次討論
第二稿:
數學:頭飾 (中班)
活動目標:
5、 通過操作活動,發現并應用按顏色或形狀等某一特征進行排序的規律。
6、 在操作活動時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操作活動,并講述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
7、 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按一定規律排序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8、 頭飾、各種形狀、顏色的片片。
活動過程:
2、 教師戴著一條自制的頭飾 出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他們自制項鏈的興趣。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我們要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呢?(幼兒相互討論并講述)
出示教師制作的頭飾,請一個幼兒示范。
小結:原來老師的頭飾是用片片有規律的排隊的,所以很漂亮,你們想不想也來裝飾自己的頭飾,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各種片片,出示各種片片,討論:你想怎樣打扮你的頭飾?(幼兒講述并制作)
2、幼兒第一次操作
教師巡回觀察
(4) 展示幼兒幾位幼兒的頭飾
(5) 討論:哪個頭飾最漂亮?為什么?請制作頭飾的幼兒講一講你是怎么打扮的。哪個頭飾不漂亮,為什么?
(6) 小結:這些漂亮的頭飾是把這些圖形寶寶有規律的排隊的,有的按顏色規律、有的按形狀、大小規律。
a) 幼兒第二次操作
你還想怎么打扮呢?請你把頭飾翻過來打扮一下。
小結:請你把打扮好的頭飾跟好朋友講一講。
b) 結束活動:〈歡樂舞〉
c) 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小腦袋真聰明,做出了這么漂亮的頭飾,現在我們可以出發了,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d) 活動延伸: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區,讓幼兒操作。
大新中心幼兒園“一課三議”活動記錄
活動名稱 玩球(音樂)
執教者 王芳
參加人員 吳麗娟、周潔、李英、陳衛鋒、李桂芹
活動情況記載
李桂芹:本次活動能選擇幼兒熟悉喜歡的球來進行設計。幼兒能在輕松的活動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效果交好。吳麗娟:在活動中,幼兒的審美能力充分的表現出來了,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 。
周潔:幼兒講述時,讓幼兒學會相互講述。在操作時,幼兒的操作習慣。
陳衛鋒:幼兒的自主能力在活動中都體現出來了,幼兒活動興趣較高,活動效果好,達到了制訂的教學目的。
第三次討論
第三稿:
數學:頭飾 (中班)
活動目標:
1、 過操作活動,發現并應用按顏色或形狀等某一特征進行排序的規律。
2、 操作活動時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操作活動,并講述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
3、 過活動,激發幼兒按一定規律排序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飾、各種形狀、顏色的片片。2、各種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1、 師戴著一條自制的頭飾 出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他們自制項鏈的興趣。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我們要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呢?(幼兒相互討論并講述)
出示教師制作的頭飾,請一個幼兒示范。
小結:原來老師的頭飾是用片片有規律的排隊的,所以很漂亮,你們想不想也來裝飾自己的頭飾,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各種片片,出示各種片片,討論:你想怎樣打扮你的頭飾?(幼兒講述并制作)
2、處事圖形和動物。讓幼兒認識它們。
2、幼兒第一次操作
教師巡回觀察
(1) 示幼兒幾位幼兒的頭飾
(2) 論:哪個頭飾最漂亮?為什么?請制作頭飾的幼兒講一講你是怎么打扮的。哪個頭飾不漂亮,為什么?
小結:這些漂亮的頭飾是把這些圖形寶寶有規律的排隊的,有的按顏色規律、有的按形狀、大小規律。
2、 幼兒第二次操作
你還想怎么打扮呢?請你把頭飾翻過來打扮一下。
小結:請你把打扮好的頭飾跟好朋友講一講。
a) 結束活動:〈歡樂舞〉
b) 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小腦袋真聰明,做出了這么漂亮的頭飾,現在我們可以出發了,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活動延伸:把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區,讓幼兒操作。
頭 飾 篇10
目的要求:知識與技能:頭飾的設計依據頭飾的用途來確定,同時要按帶頭飾人的頭部來確定大小。 過程與方法:按預定的設計用彩色紙剪貼、加工制作頭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學會用簡單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養事先預想和計劃行為的習慣,進一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重點:根據用途確定頭飾的設計,并完成頭飾的制作。難點:巧妙利用材料及創新表現。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做好上課準備。二、導入新課:1、“同學們,我們用一分鐘的時間做個紙條變頭飾的游戲,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將紙條漂亮的戴到頭上?”2、師生一起比賽。3、將學生與老師的頭飾進行比較:“我們倆誰設計的頭飾漂亮?為什么?”4、板書:色彩有變化;形狀有變化;圖案有變化。5、探究紙條的變化。 (1)師生合作探究美化頭飾的方法。師:我想用兩種色彩的紙條,剪花紋一樣的花邊裝飾我們的頭飾。 大家快幫我想想能用什么辦法?生:學生邊說邊演示制作方法。(2)從學生想的辦法中提出問題: a裝飾的這個花邊明顯嗎?為什么?(色彩搭配) b剪下的部分還可以利用嗎?(3)“ 你還會用哪些制作方法來做頭飾呢? ”——課件展示補充制作方法:剪、挖、刻、粘貼、折,摞在一起剪、插。6、了解頭飾文化,探究頭飾裝飾方法。(1)在生活中,你都見過什么樣子的頭飾?(2)課件欣賞,補充頭飾用途——頭飾文化。課件欣賞,補充頭飾用途——頭飾文化。a課件展示“偽裝——軍人”、“美化——少數民族”、“寓意表演——京劇、斑馬頭飾”等頭飾圖片。a看看頭飾上裝飾了哪些內容?想一想頭飾還有哪些用途?b課件展示:老師在博物館看到過的古代頭飾。在多年前的敦煌壁畫中人物的頭上就有了頭飾。這是秦始皇時期兵馬傭頭飾。既能用來防御又可以用來裝飾,顯示出軍威!頭飾,是最古老而又被人們沿用到今天的用來美化頭部的一種工具。欣賞頭飾圖片,一起來研究裝飾方法。請小組按照圖片資料中的問題進行討論,一會兒請大家來介紹你們小組了解的頭飾。學生研究,討論。研究問題:頭飾上出現了哪些形狀?它們被安排在頭飾的什么地方?想想用紙條怎樣表現?頭飾上有哪些色彩?想想用紙條怎樣表現?比一比,頭飾的外形有什么不同?想想用紙條怎樣表現和組合?小組學生匯報欣賞研究頭飾作品,探究裝飾制作方法。 請小組長將紙條頭飾戴到頭上,大家一起來研究:頭飾上裝飾了哪些圖形?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方法多?請小組推選出一名同學說一說。學生制作,教師輔導。提出作業要求:兩人合作完成一個造型新穎、色彩漂亮的頭飾。開始制作:鼓勵學生給頭飾起名字,引導變花樣戴頭飾,表演節目。三、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回指導。四、展評:組織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戴上你們制作的頭飾站起來,擺個造型,讓我們一起欣賞。 誰愿意戴著頭飾來表演節目?或介紹你們的頭飾?小組評議討論:請小組同學數一數共得了多少小紅旗?誰為小組的貢獻最大?你今天有什么收獲?課后延伸:快過節了,想想用今天學習的方法還可以做什么來裝扮自己呢? 想想還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頭飾?
頭 飾 篇11
設計意圖
扎染是我國民間藝術,在云南大理的歷史已有千年,由于保山和大理相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見過扎染作品,扎染作品以其獨特的韻味和色彩變化的神秘感深受人們的喜愛。為此我設計了這節扎染活動,這節扎染活動不僅充分調動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也讓幼兒在自主的扎染活動中體驗扎染藝術的魅力,感受活動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欣賞并感受扎染色彩的艷麗和形象的造型美。
能力目標:學習觀看扎染步驟圖,能綜合運用各種工具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嘗試做出扎染作品。
情感目標:感受民間藝術的美,體驗創造的快樂。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觀看扎染步驟圖,嘗試做出扎染作品。
難點:能運用各種工具完成扎染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進行扎染的經驗。
2、裁剪好未扎染的衣物、包包、手帕、剪刀,展示板、橡皮筋、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扎染成品,引起孩子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董老師身上的衣服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幼兒自由回答)董老師在里面也準備了許多和我衣服一樣漂亮的作品,我想請小朋友去看看,但是在觀看的過程中我要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作品都有哪些圖案?和有哪些漂亮的顏色。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幼兒參觀。
師:小朋友看這些作品漂亮嗎?其實它們都是用你們穿舊的白色衣服改造的,有包包、圍巾、手帕等等。
2、提問:現在我要請小朋友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剛剛都看到了哪些圖案?有哪些顏色?(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師:小朋友們說的很好,其實這些美麗的作品都是扎染出來的(出示扎染PPT),扎染是我們云南白族地區最古老的民間藝術,因為它獨特的扎染方法和它顏色的艷麗在近幾年深受人們的喜歡。
(二)了解扎染,學習扎染。
1、播放課件,學習捆扎方法
師:小朋友們看董老師身上這件扎染衣服的圖案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其實這個圖案叫螺旋狀,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螺旋狀是怎么扎染出來的。(觀看視頻)
師:視頻看完了,誰來和我們分享一下是怎么扎染出來的?(幼兒回答)觀看PPT捆扎法操作流程圖,教師做示范講解。
2、幼兒自主學習包扎法
師:剛剛我們學習的捆扎法是扎染中的一種方法,今天我們還要學習第二種方法包扎法,董老師已經把這種方法的視頻放在了桌子上的平板電腦里,我要請小朋友自學,在學的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再把材料拿出來跟著視頻邊學邊做,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做輕聲的交流,待會兒我要請小朋友和我們做一個分享。
3、幼兒分享包扎法過程,教師講解操作流程圖,加深學習。
師:視頻看完了,誰來和我們分享一下?(幼兒回答)小朋友說的真好,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說的對不對?依次講解操作流程圖,教師邊說邊操作。
(三)幼兒嘗試扎染(配樂)
師:小朋友真棒,接下來就到你們操作的時間了,但是在操作前董老師有四點要求:
1、董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這樣的操作流程圖,你們可以選擇一種喜歡的方法進行操作,如果忘記了步驟它可以提示你喲。
2、我給你們準備的材料有包包、衣服、手帕小朋友待會兒可以到這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品進行操作。
3、小朋友選擇的材料可以在桌面上進行操作,帶作品包扎或者捆扎好請你們戴上手套把作品放在盤子上進行染色。
4、染色完成后請小朋友舉手示意,董老師會幫助你把作品上的水擰干和晾曬。現在請小朋友有序的到材料區領取物品。
(四)晾曬作品、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學習中,我注意安排了觀察、比較、歸納、演示、組合創作、總結等環節,幫助幼兒學會觀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這樣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幼兒對老師有親切感,激發幼兒學習熱情。
頭 飾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幼兒園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繪畫表現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以及花草樹木。
2、根據幼兒園建筑結構和景物位置,學習合理布置畫面。
3、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里散步,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周圍景物等。
2、組織幼兒進行建筑游戲“我們的幼兒園“,初步掌握幼兒園的布局。
3、彩色筆蠟筆、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么美的幼兒園畫下來,今天就畫“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
2、引導幼兒回憶觀察過的幼兒園的布局
教師:你們在園里看到了什么?幼兒園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門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狀的?園內還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什么地方?樹和花長在什么地方?它們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后再動筆。在紙上先畫樓房,再畫運動器具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啟發幼兒補充內容。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找一找哪張畫上的房子畫得很平穩;哪張畫上畫的幼兒園里的東西最多等。
5、小結:我們的幼兒園真美,今天大家把我們的幼兒園畫下來了,我們要愛護幼兒園的一切東西,使幼兒園永遠都那么美麗。
活動反思:
通常,講述、談話在幼兒園是作為語言教育活動來組織的,與美術活動似乎沒有關系。但是,在嘗試幾次充分的和孩子談話后,我發現談話是美術開始的一種很好的方式,繪畫活動前的談話是教師了解幼兒內心活動、引導幼兒思維進程的有效途徑。通過談話中教師引導、啟發性的提問、幼兒回答及聽取他人的講述,使幼兒在頭腦中已有信息的基礎上,產生大量的、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以利于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同時,也形成了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思維的互動作用。
幼兒繪畫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同樣要符合創造活動過程的結構,即提出問題或任務,尋找方法、得出結果。在此次活動中,教師由幼兒的關注點引發問題、提出任務,通過談話活動中的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繪畫作品,以及相互問的討論拓展幼兒的思路,尋求個性化的、充滿幻想的解決辦法,并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兒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詞匯量少,對事物的形容表達不夠準確、具體,無法將內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達出來,家長和老師也就不能準確地了解幼兒的思維過程。在繪畫活動前,如果沒有經過談話、討論,把幼兒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在創作想像畫時幼兒很難進入最佳狀態。而將幼兒語言活動與繪畫活動相結合,在活動前圍繞話題討論,在活動最后展示、欣賞、講述繪畫作品,既為創造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思維預熱時間,也可以使幼兒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創作想像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同時會吸收大量的新信息,為下一次靈感的爆發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