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時、分、秒
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3、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四、課時劃分
本單元可以劃分為3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主題圖、秒的認識 [p59---61]
第二課時:例[1][2]、練習十四第1、2題 [p62、63]
第三課時:練習十四第3——10題 [p63---66]
五、分課時說明
第一課時
1、教學內容:主題圖、秒的認識 [p59---61]
2、教材分析及重難點
主題圖:
結合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晚會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看一下新年聯歡晚會的場景,也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每天新聞聯播前面也有這樣的倒計時,同時讓學生直觀觀察鐘面上秒針的走動和聽“滴答聲”,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
秒的認識:
教材一開始直接表示:計量很短的時間要用比“分”小的單位“秒”,然后提出問題“怎樣計量?”引出鐘表上除了時針和分針外,還有秒針。教材中展示了鐘表柜臺里的各種鐘表,其中大部分都能看到上面的秒針,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再觀察會走動的多種的實物鐘,使學生可以直觀認識。
“1分=60秒”:
這一學習場景是讓學生利用不同的計時工具來進一步認識秒,并探索1分=60秒的關系。在這兒,教材提供了機械鐘表、電子鐘表、秒表。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機械鐘表上有三根針,秒針走得最快,秒針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60格)時分針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學生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而秒鐘則應讓學生知道它是專門用來記錄以“秒”作單位的時間的。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于鐘表方面的經驗和知識,這個活動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梢宰寣W生思考“為什么秒針走得最快,時針走得最慢?”進一步體會時、分、秒之間的關系。
“做一做”(感受時間的長短):
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一年級認識的基本上都是時刻,在本冊逐漸滲透時間段的知識,為下面教學時間的計算做準備。
第1題,讓學生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鐘的時間觀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1分=60秒的關系。
第2題,通過讓學生試一試1分鐘能做什么,體會1分鐘的長短。教材中列舉了四個平時學生生活中1分鐘活動的例子,并鼓勵學生舉出更多的例子來,如1分鐘能做多少道口算題,1分鐘能從哪兒走到哪兒,1分鐘能拍多少下皮球,1分鐘能寫多少字,等等。通過這些學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體驗1分鐘的長度。1秒的時間比較短,學生舉例會比較困難,也可以讓他們用語言來描述一下,比如模仿著秒針的節奏念“嘀嗒”,或輕輕地敲桌子、打節。
實際教學時,還可以進行這樣的活動: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或轉過頭),老師說開始,然后根據你的經驗,覺得1分鐘到了就舉手示意(把頭轉回來),看看誰對1分鐘的估計比較準。這也是培養學生時間觀念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3、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