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除法《買新書》教學設計及反思
同時,我們知道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列出來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終都能把問題解決,希望同學們在以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像今天這樣多動些腦筋。
[說明:本環節是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對學生的發展而言,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主要讓學生嘗試說一說不同的方法之間的差異,了解不同的方法形成,了解對問題的認識角度。]
三、鞏固知識
師:接下來可要大家一起開動腦、動口、動手哦,準備好了嗎?
1、基礎練習
960÷6÷4 342÷6×4 801÷(9÷3)
(1)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把除號改成乘號,怎么計算呢?
(2)匯報,展示
2、深化與拓展——游泳
小軍去游泳,他在泳道內游了4個來回,共游了20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長?
(1)引導理解”來回”什么意思? 誰來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個來回?
(2) 我們知道了來回就是去了再回來,4個來回就是去了再回來(4)次
(3)自己獨立解決這道題
(4)匯報,展示
3、一本故事書有756頁,小明每天看6頁,要多少周才能看完?
(1)先讀題,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匯報展示
[說明:由于運書問題是綜合性較強,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教學第三個流程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留給學生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
四、評價體驗,深化提高
今天這節課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請你評一評自己或同學的表現。
評價表:
1、碰到連除、乘除混合的計算題,我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碰到數學問題時,我能主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數量關系;
3、在我找到了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后,我總是試著用其他的方法去解決;
4、今天,我和同桌合作很愉快,我有一定的收獲。
[說明: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課堂上除了師生間的評價,還有生生評價、自我評價,努力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充分發展。]
作業(機動):練一練第5、6題
教學反思
對于自己11月14日上的三年級第六單元除法的買新書內容,自己感覺上得亂七八糟,課堂剛開始就已經偏離了自己的預設,而且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一味的追求完成自己的教案,不把學生的反饋當回事,其實學生反饋的是綜合算式200÷2÷4 =100÷4 =25(本),我只是想強調每步的意義,這時我自己就板書了分步算式,這與我課前預設的板書是不相符的,所以我自己就開始慌亂了,顯得課堂每個環節的重點凸顯不夠。根據自己對課堂的感受,結合師傅袁老師對我課堂的分析,自己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欠缺。
(1)我對自己在課堂每個環節想要凸顯的資源還不夠清晰。
比如剛開始的分步算式的板書,我只是想強調每步的意義,但是自己很隨意地就把分步算式寫上黑板,其實這里可以讓學生在投影儀上講講每步的意義就可以了。
(2)對于學生語言表達的要求太高
學生的語言是自己的理解,難免隨意,但是只要學生語言不是原則性的錯誤,不影響學生對本節課重點難點的理解,老師就可以視為正確,不需要咬文嚼字,一定讓學生改成統一的語言。比如:這節課出示情境后,讓學生提問題,學生提出:每個書架每層有多少本書?其實這就是我想要著重強調的,這時就可以婉轉地規范問題,比如說:也就是說每層放了多少本書?當學生表達出現了問題時,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讓其他學生幫助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