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連乘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教學年級:小學三年級上冊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80、81頁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用兩步連乘解決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了解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有條理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收集信息。
1、學校冬季體育節快到了,體育蔣老師為學校添置了一些乒乓球,你看。(電腦出示:圖6袋乒乓球、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2元。)
2、你從圖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3、生回答,如果學生說的信息不完整,則可以追問——
“還能知道哪些信息,誰能把圖中的所有信息都說一說!
生:從圖上我知道蔣老師買了6袋乒乓球,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2元。
4、師:對,從圖上我們能知道蔣老師買了6袋乒乓球,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2元。
(電腦依次出現:師指著圖邊說邊依次出現:兩個文字表述的條件——每袋5個、買了6袋。)
二、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1、師:(電腦在主題圖下出示問題。)“根據這3個信息,你能提出并解決哪些問題?”
2、把你提出的問題寫在紙上,并列式計算,在心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巡視,有意識地了解學生的提問和解答情況。)
3、學生獨立活動。
三、組織交流,主動探究。
1、師: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先選一步乘法的兩道題進行交流。)
2、生:我能算出“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算式是5×2=10(元)
(電腦出示問題和算式。)
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是這樣想的—— 每個乒乓球2元,一袋5個就是5個2元,所以我用乘法來計算。
3、生:我還能算出“買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個?”
(電腦出示問題和算式)
生:我是這樣想的—— 一袋5個,6袋就有6個5,所以我用乘法來計算。
4、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用乘法解決的實際問題。根據這三個信息,你還能解決其它問題嗎?
(電腦返回到有條件顯示的畫面。)
5、生:我還能算出“買6袋乒乓球一共要用多少元?”(電腦出示這個問題。)
6、師:哪些同學也解決了這個問題,請舉手。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同學也別著急,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樣算的。
7、生:我是這樣算的——5×2=10(元)
10×6=60(元)
追問: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是這樣想的—— 先算一袋要用多少元?再算買6袋要用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發言,電腦適時地出示學生的計算過程,并在圖上圈一圈。)
8、師:你們都是這么算的嗎?
9、生:我的算法和他不一樣。我是這樣算的—— 6×5=30(元)
30×2=60(元)
生:我是這樣想的—— 先算6袋一共買了多少個?再算買6袋要用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發言,電腦適時地出示學生的計算過程,并在圖上圈一圈。)
10、師在巡視中如果發現有學生用6×2=12(元) 12×5=60(元)
師:剛才高老師看到有同學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他的算式是這樣的……
(教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的一角)
師: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先請他自己說說——想的有道理嗎?注意糾錯。)
師:一般解答時,要找到兩個有關系的信息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