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加和減》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不超過100),解決與"倍"或"差"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在練習中還有需要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以及相應的減法.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會有明顯的提高.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學,再安排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這樣,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能經常運用學到的口算,既便于解決實際問題,又鞏固了口算能力.
1口算教材有四個編寫特點.
(1) 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倡導算法多樣化.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和不超過100)與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還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這些都是學習本單元口算的重要基礎.教材考慮到學習資源比較豐富,第39頁與第41頁的例題都讓學生先計算,再把自己是怎樣算的在小組里相互說說.
學生的計算思路必定是多樣的.這和被激活的舊知識有關,也和學生的思維習慣,個性特點有關.如44+25的計算.
思路一:
40+20=60
4+5=9
60+9=69
思路二:
44+20=64
64+5=69
思路三:
44+5=49
49+20=69
學生中還可能出現其他算法,無論哪種算法,在本質上的共同點都是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題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題.教學最關注的是學生轉化過程中對數的分解與組合的合理性,思維活動的連貫性,靈活性.所以,教材提倡選用最適合自己的那種方法.
(2) 組織對比,區分進位與不進位,退位與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確率,又為估計打基礎.
教材先教學加法口算,再教學減法口算.在加法口算中把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用題組的形式結合起來教學,有利于學生把握住加法口算思路上的相同點和具體處理上的不同點.同樣,在減法口算中也把不退位減和退位減作出類似的教學安排.為此,教材在兩道例題里分別組織學生進行進位加與不進位加的對比,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的對比.由于學生的算法多樣,所以這里的比較應是同一種計算思路和具體方法的比較,是每一名學生自主進行的比較.不能是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比較.僅以上面的思路一為例:
相同點——兩道題都分別算幾十加幾十與幾加幾,再把兩個結果合起來.
不同點——由于前一道題里的幾加幾結果不滿10,后一道題里的幾加幾結果超過10,所以前一道題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幾十加幾,后一道題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幾十加十幾,兩道例題后面的"想想做做"第1題都預設了可進行比較的空間.如,25+44=69,25+49=74,兩道題都是25加四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幾呢 57-32與57-39都是57減三十幾,為什么差分別是二十幾和十幾呢 這些對比能引起學生對進位與退位的注意,能有效減少口算的錯誤.同時,這些對比還為估算作了充分準備.
(3) 帶出得數是一千幾百的整百數加法口算和相應的減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學生已經學會口算不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整千數加整千數,需要進位的整百數加整百數還沒有出現.教材第40頁第4題安排了得數是一千幾百的整百數加法口算.
二年級(下冊)教材曾經從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帶出整十數加整十數(進位),如6+8=14,60+80= 本單元教材又從整十數加整十數(進位)帶出整百數加整百數(進位),如60+70=130,600+700= .教材以舊帶新,不僅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新知識,還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實現遷移.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整理知識結構,學生算一算,比一比這樣的題組5+9=14,50+90= ,500+900= ,會從中想到許多,得到許多.
第42頁第4題用類似的方法帶出了一千幾百減幾百的退位減法口算.教學以后如果把幾百加幾百和一千幾百減幾百進行綜合練習,如500+700,1200-500,1200-700,學生的計算思路能有新的拓展,思維能更加靈活,而且又一次感受了加,減法之間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