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師:(指著畫面上小螞蟻走過的路線)小螞蟻是怎樣走的?
生:小螞蟻圍著樹葉走了一圈。
( 評析 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這里教師應用多媒體cai課件演示小螞蟻搬運食物的動畫情節,具有鮮明的色彩、精美的動畫、有趣的故事,適時地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從而激發了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欲望。)
(二)提供機會,主動參與
當同學們對小螞蟻的路線感興趣之際,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樹葉。讓孩子們動手摸一摸這些樹葉的輪廓。
師:你能一筆畫出這片樹葉的邊線嗎?
生:當然能了。
師:那我們就畫畫看。邊畫邊想,你能用什么辦法量出這片樹葉邊線的長度?
學生們馬上動手,很快就畫出樹葉的邊線。畫完之后,孩子們有的用直尺,有的用軟尺,有的用線,有的用繩等工具進行測量,或者自己完成,或者和同學合作完成。
在學生完成的基礎上組織匯報,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方法。然后教師總結,一片樹葉邊線的總長度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讓孩子們在動感中初步體會周長的含義。
( 評析 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主動參與的機會,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動手的機會。這就使孩子們在獨立思考、操作的過程中,在與他人的合作中,在畫一畫,圍一圍,量一量的活動中體驗到合作的意義,感悟了周長的含義,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對比辨析,深化理解
1請孩子們用彩筆描畫出各種圖形的邊線(教材45頁第1題,再另外選幾幅圖,如五角星等)。讓孩子們邊畫邊想,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描畫的過程中提出,這些圖形邊線的總長度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2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桌面的邊線并算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并算出數學書封面的周長,看看你又能發現什么?
生:老師,我們幾個人合作完成行嗎?
師:(學生有了合作的需求,教師馬上給予表揚)當然行啊,你們真會學習。
( 評析 一句話帶動了全班同學。個人、小組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適時地鼓勵,更加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體現了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良苦用心。)
師:通過剛才的實踐活動,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嗎?
( 評析 由于有了動態的直觀感知,因此孩子們很快明白了周長的含義。)
師總結:對,我們把一個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 評析 通過大量的描、畫、摸、量、算等實踐活動,使孩子們進一步體會了周長的含義,培養了數學生活化的意識,密切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規律,初步感受了數學的應用價值,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使孩子們各盡所能。)
3鞏固對周長的認識。
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平面圖形?(學生說一個,電腦出示一個)請你在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量一量、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然后同桌或小組內互相檢查。
( 評析 學生自己畫圖形并求出周長以及為他人檢查作業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但是,由于受年齡限制,孩子們能很快地畫出三角形并量出算出三角形的周長,可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畫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課上耽誤了不少時間。因此教師馬上引導學生看數學書45頁的第2題,讓學生量一量、算一算,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