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周長教案(通用6篇)
認識周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過程:
觀察操作,初知周長
摸一摸.
出示數(shù)學書,談話:
同學們,數(shù)學課本我們天天都在用,它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好伙伴,現(xiàn)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課本封面的邊在哪里
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并說一說,指一指.
說明:課本封面的四條邊的總長就是它的周長.
(板書:周長)
出示數(shù)學作業(yè)本,讓學生獨立摸一摸,找一找作業(yè)本封面的周長,再互相看看說說,集體交流.
找一找.
出示瓷磚,手帕等物件的實物圖,讓學生指出這些物品的周長.
出示例題圖,讓學生觀察哪里是兒童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指出:游泳池池口黑色的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組織學生先獨立指出課桌面,三角尺的邊線,再在小組,班級中交流,分別指出它們的周長.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
圍一圍.
學生拿出釘子板,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圍的情況,并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組織學生在班級里反饋做法,從而知道圍成的圖形的每條邊的總長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拿出事先準備的一片樹葉,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知道樹葉的周長.分組操作,圍出樹葉的周長,并量一量.
組織學生交流做法.
量兩算算,理解周長
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2中各種形狀的圖形.說明題目要求是描出每個圖形的邊線.讓學生說一說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獨立描出每個圖形的邊線.
展示交流描的情況,再讓學生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量一量.
出示"試一試"中的兩個圖形.提問:
你能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嗎
學生獨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組里交流算法.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討論,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個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的4.
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級中說一說.
做"想想做做"的5.
說明題目要求,讓學生獨立做一做.
做好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與做法.
實際運用,拓展延伸
實際測量.
做"想想做做"的3.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不同形狀的樹葉,在小組中開展操作活動,量出它們的周長大約各是但是厘米.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了解學生活動情況,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匯報操作的方法及測量結果.
解決問題.
做"想想做做"的6.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各自的想法,選擇簡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讓學生在班級中說一說,交流選擇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實際的測量方法.讓學生互相測量腰圍長度,布置學生課后測量大樹樹干的周長
認識周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在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周長的含義。
2、會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
3、在各項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往及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周長的含義,會測量或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講述:小明和蕭軍在操場跑步,小明跑的是內(nèi)圈,蕭軍跑的是外圈,他們都跑了一圈。他們跑的一圈叫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nèi)容,認識周長。
二、 新知探索
1、 感受周長:你能用手去摸一摸自己課桌面的周長、三角板和桌上的文具盒的周長長嗎?
(學生先小組內(nèi)活動,然后請小組代表進行演示)
2、 測量周長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比較課桌和三角板的周長的長短呢?(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課桌的三角板的周長,并匯報本組測量周長的方法。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跑道,指明讓學生到前面量一量,看一能不能量準。學生量過后。
教師總結:像跑道圖上內(nèi)圈和外圈這樣形狀不規(guī)則的圖形,我們在測量他們的周長時直接用直尺不方便,可以先用線圍一圍,再測量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三、 實踐鞏固
1、 試一試
先請學生用筆描出兩個圖形的周長,再請學生獨立測量或計算兩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求得周長的。
教師:像這樣的圖形,可以用線圍一圍再測量也可以直接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再加起來。
2、 p45,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同組的學生互相檢查。
3、 p45,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時分別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那一種自己更喜歡?為什么?
4、 p45,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觀察、比較,看一看他們的周長是不是一樣的。在動手量一量。
5、 教師談話:老師準備星期天去買褲子,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腰圍是多少,你們可以想辦法,現(xiàn)在就幫我量出來嗎?
學生交流測量方法,指名學生上臺測量。
四、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會測量周長嗎?你認為自己今天表現(xiàn)的如何?”
教師要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數(shù)學教師應該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數(shù)學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平常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應該是無拘無束的。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只有這樣課堂氣氛才會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也會很強。
認識周長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三年級認識周長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2,經(jīng)歷觀察,操作,歸納,總結等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使學生經(jīng)理周長高年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余人合作,能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在交流中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客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shù)學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你看到了什么 用一句話說一說.
①小朋友圍著操場跑了一圈
②彩燈沿著心形牌匾走了一圈
③老爺爺在白菜地一圈周圍上欄桿
④在照片四周邊上鑲了一個相框
2,他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小結:像這樣一圈一周的長度就是他們的"周長"
二,感悟生活中事物面的周長
1,3個實物圖,指指表示他們的周長(樹葉,方巾,紅領巾)互相說說,上來指指表示它們是從那里開始又到哪里結束的
(生: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我是從這里開始又到這里結束)
第一個2生指,還可以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小結:不管我們從哪里開始,都是沿著地圖走了一周
2,找找生活中物體面的周長(互相說說,注意語言要規(guī)范)
如:課桌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桌面的周長,腰圍,頭圍.
3,找一找:
——面的周長比桌面周長長
——面的周長比桌面周長短
小結: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都有周長,而且還有長有短.
4.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周長.
三,量算結合,理解周長:
1,下面的圖形有沒有周長 如果有請指出來,
為什么第四個圖形沒有周長
2,有沒有辦法,知道他們周長嗎
⑴小組內(nèi)先商量辦法,再用工具試試.
⑵合作時要明確分工,互相配合.
3,交流
⑴長方形{a.4條邊量后,相加 b.只量長寬再分別×2 追問:長方形有4條邊,為什么只量2條邊,利用長方形特點就可以更方便地求出周長了}
⑵圓:{a.用毛線,圈圈,量一量毛線的長度 b.對折,圍半圈×2把曲線圓形利用毛線來圍,再拉直了量,化直為曲,很方便}
⑶
{a.量個邊長度相加 b.轉(zhuǎn)化成正方形 1條邊乘以4求出}
小結:剛剛同學們發(fā)揮聰明財智用繩,量一量,加一加或轉(zhuǎn)化再量,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求出了它們的周長.
四,練習
一個人想圍甲走一圈,另一個想圍乙走一圈,誰走的路長,想想回答,為什么
五,你今天學了什么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認識周長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61,6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 你收集了哪些 (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愿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實物投影展示)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沿著什么,從哪里開始,又到哪里結束.說得真好!誰再來說 (板書:邊線)【如果沒出現(xiàn)這樣的詞語,在演示后教師說:我們把這樣的一周(手勢)的長叫做:邊線】
【說一說】 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 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 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 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4,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或摸了一周,請看(動態(tài)演示) 這一周邊線的長度,我們就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誰再來說一說:什么是樹葉的周長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二,通過實例,認識周長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 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 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 (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 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 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 其他人都能嗎 (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 (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 (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shù)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測量周長】1,那么小甲蟲到底爬了多遠我們有辦法測量嗎 誰來說說 (集體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2,試一試:是不是所有的周長都要圍一圍呢 請看,誰先說說它的周長是什么 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周長,同桌各選一個量一量,算一算.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了樹葉和平面圖形周長,說明我們一定是要根據(jù)物體的形狀特點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直線圖形選擇直尺比較合適,曲線圖形選擇圍的方法比較好.
3,老師這還有一個圖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呢
有不同的方法嗎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從"數(shù)葉的周長的測量"過度到"平面圖形的周長測量",這樣符合兒童的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總結出周長的測量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nèi)化:曲線圖形采用"化曲為直"的轉(zhuǎn)化方法,象這樣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jù)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
【練一練】
咱們研究了周長的測量方法,下面圖形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的周長嗎 要求用算式表達出計算的過程 誰來口答 (練一練4)為什么這樣就是它的周長
這些圖形周長你能很快算出來嗎 要不要用尺子去量 為什么 小組合作自由解決這個問題.練一練5
你怎么算的 (結合學生的算法板書)
同學們真聰明,不僅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周長,還能感借助方格圖,求出各種圖形的周長.
(在方格紙上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重點是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可以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方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特別是對于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計算,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法,滲透了轉(zhuǎn)化,割補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學習的快樂嗎 我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你覺的小組里誰在哪個方面比較突出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拓展】
今天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課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
做樹葉書簽.今天你們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個時間,我們可以把我們喜歡的樹葉制成書簽.在背面寫上上課時間.展示(成品)
認識周長教案 篇5
學習內(nèi)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61、62頁
預設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樹葉、平面圖形、繩子、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邊線。
1.建立周長表象。
大家想聽笑話嗎?大象貝貝新做了條褲子,可高興拉!可是,粗心的裁縫把腰圍做大了3分米。你知道三分米有多長嗎?(學生比劃出長度)貝貝跟媽媽說:媽媽,褲子腰圍大了,你幫我把腰圍裁去3分米。媽媽說:我現(xiàn)在忙,待會做。貝貝便跑去讓奶奶做,可奶奶也說忙,待會弄。到了晚上,媽媽才想起貝貝的褲子,便裁去了3分米。后奶奶也想起這事,也把腰圍剪了3分米。第二天,貝貝滿心歡喜穿新褲,結果發(fā)現(xiàn):褲子腰圍只能塞的下一只腿了。
這個笑話里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你知道腰圍怎么量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腰圍可以叫做腰的周長。(板書:周長)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關于周長的知識。
2.認識邊線。
(出示多拉愛夢外型圖片)你能很快指出圖片的邊在哪里嗎?(生說師示范)我們就把邊緣上的這條線叫做它的邊線。(演示:將邊線拿下來)
板書:邊線。
3.感受物體表面的邊線。
請你指出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在哪?(學生用手摸一摸)
(老師邊說邊摸)我從這里開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一周的邊線,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摸一摸數(shù)學本封面一周的邊線嗎?
除了這些之外,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自己的邊線,請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邊線,說給你的同座位聽一聽。
集體交流。誰先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2-3人邊指邊說。
4.描一描,理解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這里有一些平面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你能描出它的邊線嗎?請你描一描。
學生自己描,描好后請學生拿上臺展示,(2人)請同學來評價。
在描這幾個圖形中,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引出邊線是有曲有直的。)
揭示:剛才我們通過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這一周邊線的長就叫做周長。(補充板書:認識周長)
二. 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計算直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我們認識了周長,那如何來計算周長呢?
完成“試一試”。(明確應先量出每個圖形的各條邊長度,然后將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學生自己獨立測量計算。
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
提問: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長的?
(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把它三條邊加起來的和)
那四邊形呢?
2. 計算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
(1)我們有什么辦法知道樹葉的周長呢?
請你們開動腦筋,討論一下,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同座位討論一下,再集體交流。
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繩子圍著樹葉繞一圈,再把它拉直測量。2.還可以用其它的軟的材料代替繩子。)
(2)自選圖形,量出周長。
指名出示圖形,如果用線去圍同樣大小的,需要多長的線呢?先獨立量,后他生估計周長,驗證結果。
小結: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它們一周的邊線化曲為直測量出它的周長。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算周長,這里還有幾個圖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說算式,師板書學生的算式)
適當評價方法。
2.想想做做第5題。
剛才的幾個圖形已經(jīng)直接告訴你邊長,讓你求周長的,同學們想得都很好,現(xiàn)在這里有兩個圖形你能直接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說明:這里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
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如果方法不夠簡潔可以再請一生補充。)
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呢?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
現(xiàn)在我把這兩個圖形拼起來,你能很快告訴我它的周長嗎?
指名一生先說,他說的對嗎?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板書學生的算式。集體評講。
(在講評時如果學生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圖形拼起來形成的新圖形一周的邊線發(fā)生了變化,所以不能直接將兩個圖形的周長直接相加)
3.互量腰圍。
指出:實際生活中買上衣和褲子是量的腰圍要比實際量的大出幾厘米。
三. 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指名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
認識周長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并能指出和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難點:用自己的方法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感受周長
同學們都有在操場上跑圈的經(jīng)歷,如果,我想跑一圈,該怎么跑
生:……
哦,選好起點,從起點出發(fā),跑一圈回到起點,這就是操場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這有一片樹葉,有3只小甲蟲,沿著樹葉爬了一圈,仔細觀察,誰爬的距離才是樹葉的周長
(課件演示)
生:第1只……
為什么第2只不是 (不夠一圈)
為什么第3只也不是 (超過一圈)
二,動手操作,體驗周長
剛才我們找到了操場,樹葉表面的周長,你們還想了解哪些圖形的周長呢
生:長方形,圓形,……
請你看看你的周圍,什么東西的面就是長方形的
生:……
拿好你的書,請你摸一摸,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體驗
門的面也是長方形的,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指
你能指出黑板表面的周長嗎 請你來試試.
學生上臺指
為什么黑板這條線段你不指呢
生:它不是……
(課件出示長方形)哦,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圍成長方形四條邊的總長.(板書)
"圍成"是什么意思
生:封閉.
(課件出示正方形)誰來指一指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指.
正方形的周長是
生:圍成正方形四條邊的總長.
(課件出示三角形)那三角形的周長是
生:圍成三角形三條邊的總長.學生說老師指.
(課件出示一組圖形)這么多圖形,一個一個說太麻煩了,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它們的周長
生:圍成圖形所有邊的總長.(板書)
什么是周長 學會了嗎 吹牛吧!
那我來試試,這有幾個圖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長嗎 (課件出示)
學生辨析
三,探索辦法,測量周長
認識了周長,現(xiàn)在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我該怎么辦
生:用尺子量.
量幾次呢 (3次)
再把3次的結果加起來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長方形呢 它的周長,你覺得要量幾次呢
生:4次
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
生:2次
為什么可以只量2次呢
生:它對邊相等.量出一條就知道另一條的長度了.
你們聽明白了嗎
如果是正方形,最少量幾次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生:1次
為什么
生:四條邊一樣長.
像這些直直的邊,我們可以用尺子量,那有的邊不是直的,(課件出示圓形)我們怎么辦
生:用軟尺,用繩子圍……
這些辦法真不錯.不能直接量的,我們可以借助別的東西來量.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周長,你覺得你學得怎么樣 ……想不想繼續(xù)挑戰(zhàn)自己
(課件出示思考題)想一想,下面這個圖形量幾次就能知道它的周長
生:……
(課件演示)剛才他說的方法就是……,瞧!移完以后,這是個什么圖形呢
那我們可以量幾次就知道它的周長了呢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