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多篇
一上課,我就面帶微笑,對全班同學進行了煽情,目的是激活孩子們的每一個腦細胞,讓他們立刻活躍,亢奮起來,以熱情、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我的目標達到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過程中也的確見到了成效,我認為一節(jié)課的開頭語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對一節(jié)課上的是否成功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接著我出示本課“學習目標”當我提起小黒板想面向全班朗讀目標時,忽然發(fā)現(xiàn)“學習目標”不在小黒板上,壞了,這才想起在另一塊兒小黒板上,怎么辦?后面坐著聽課的領導……在那一剎那,我急忙轉過身微笑著對全班同學進行了口述。課后在馬校長的指導下,我又進行了自我反思:1.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如果教室里沒人聽課,我會找學生去拿,但這也不是好辦法,還是在備課上下功夫,方校長不是說過:“功夫下在備課上,瀟灑走在課堂上”嗎!唉,都怪自己)。2.學習目標不要口述。三年級的孩子雖然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但還不夠理想,最好板書出來,出現(xiàn)意外情況要在大黒板上撿重點詞語,寫在副板書處。3.隨機應變能力比較強。但這種情況我認為還是不發(fā)生的好。
盡管在上課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意外的小插曲,但由于我進行了及時的調(diào)整,為下面課程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孩子們的情緒沒有受到影響,我的上課狀態(tài)也依然不錯,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著。
在講到課文的第三段時(文章的重點段落)我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4人一小組為學習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我拿起小黒板出示了“自學導航”:1.草地變色及變色的原因是什么?2.“我“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次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3.會背草地變色的原因。讀完自學導航,孩子們就開始合作學習,我也就走進他們當中當起指導者、點拔者、幫助者的角色,盡量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但效果并不像我想的那樣,好幾個學習小組都被第2個問題弄的不知是什么意思,我又一步一步地引導,自我感覺累又心里有些著急,問題出在哪兒了呢?來不急多想,課下再說吧!課依然在順利地進行著。課后,馬校長的點評時讓我茅塞頓開,是啊,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孩子“第2個問題”的設計有些難了(對于四年級的孩子還可以用)換一種問法會更好!于是我又設計了一套“自學導航”主要是針對第2個問題: 1. 草地變色及變色的原因是什么?2.“我”第一次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現(xiàn)草地變色的和“我”又發(fā)現(xiàn)草地變色是怎么變色的?兩次發(fā)現(xiàn)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你有什么想法?3.會背草地變色的原因。
在背“草地變色的原因”時,我采取了填空形式,以手勢“張開”“合上”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除了個別幾個孩子沒有達到當堂背誦外,其他同學都達到了會背的效果。
有句話說的好:寫三年教案不如寫三篇反思。當初我不是太理解這句話中隱藏的奧秘,現(xiàn)在真正發(fā)現(xiàn)的確是精典之句,它時常鞭策著我不停地進行自我反思,小思則小進,大思則大進,以“小思”積“大進”加上校領導的扶持、重視、幫助,我想,每一位老師都會在“小思”中不斷地“大進”。
《金色的草地》
新課程理念下,常常提及“興趣”,把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擺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條件。事實確實如此。課程改革兩年來,我也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斷地摸索著、嘗試著。我常常會捧著教材思索著,“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喜歡學這篇課文?”“怎樣的處理才能使孩子學得更快樂、更輕松?”“怎樣才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懂得道理?”《金色的草地》這篇文章講述了俄羅斯鄉(xiāng)下的兄弟倆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成長的情景,他們所做的游戲就是趁對方不備,將蒲公英的絨毛吹到對方的臉上,這種帶有調(diào)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兄弟兩個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接著他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從而真正喜愛上了蒲公英這種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現(xiàn)了兄弟倆對這片草地樸實的愛,以及這片草地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快樂,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文章情節(jié)生動真實,情感真摯、語言平實,貼近學生生活,是一篇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