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多篇
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動,很難在課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終如一地專心聽講。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平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故意在課堂上創設一個玩的時機,給孩子一次玩的機會,也不失為一項好的舉措。當然,我們教師要把握好分寸,要讓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價值。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一條線,小作者講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學生通過讀、演、體會出玩得有趣,在這里與作文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把這么一件事描寫得有趣生動,這個環節學生能夠投入其中,在表演時學生的創造力沒有激發出來,除了課文反映的情境,學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發現,學生通過讀兩次不同的發現,體會到了仔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還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后一段是總結,有的學生說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說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間發生了很多事,他們產生了感情,所以特別喜愛。有的學生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說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是進步了不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技能.課堂上許多同學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閱讀理解,在討論中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共識.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這既是一種合作化學習,也是一重個性化閱讀.但在這次的閱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聽他人言,面對問題低頭,膽怯,茫然……自己并沒有進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未上戰場之前,就懼敵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戰而敗,古時曹劌的擊鼓論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閱讀理解比較靈活,學生經驗不足,以至于處理問題的時候猶豫不決,心理一緊張,考慮不周全,思維一混亂,就會有不少的學生對于閱讀失去耐心與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于被動的狀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方法的運用必須由外到內逐步轉化,這種被動狀態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是無益的.我們老師在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理解方法的同時,更應該不時地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讓他們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過這次閱讀教學所引發的一點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努力做好導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閱讀是發現的旅程。旅行中我們希望經險灘,歷奇谷。閱讀同樣如此。“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本是句平常的可以忽略的話語,而我卻用其大作文章。“同學們,讀書要用心,讀書要用智慧。在讀課文多遍之后,我注意到文章中有一句特別的有滋味,而且是閱讀越有滋味的話,你猜會是哪句話?”出其不意,學生的胃口張開了,可謂一石多鳥:“讀書要用心,讀書還要用智慧!”這是賞讀的要求;“在讀課文多遍之后” 暗示學生你也應當多讀用心體會;“一句話特別有滋味,而且閱讀越有味”把學生的心撓得癢癢的;這是什么樣的好句子呢?我會欣賞這句話么?“你猜會是哪句?”這對于學生而言就是戰斗的號角!效果是明顯的,學生找了那么多,說了那么多,不是答案,但每一句都是我所渴望得到的賞讀理解!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我寫下了“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這幾個字,出乎他們的意外,但將他們思維激活了,經過一番思考,他們眼亮了: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我們愛大自然,草地上景美人更美。這確定是句不可忽略的話語,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在賞讀中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可以感受賞讀中師生智慧在交融,情感在迸發,峰回路轉,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