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
我理解《夜書所見》古詩的意思是: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最記掛的是自己疼愛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眠。
9,《古詩兩首》——《夜書所見》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一直覺得在詩句的理解,特別是出現一些跟現在的意義具有較大出入的字詞的時候是最大的難點.《夜書所見》在備課就猜到學生對"書"字的理解以及對后兩句出現倒裝句的情況可能存在困難.果然,板書課題后,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 是指詩人在做什么 書指什么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說書是那個人在看書,有的人說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看圖然后再反復讀課題,又讀了三遍課題后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認為書是寫,那個人把看到的寫了下來.這時,學生也茫然不知所措,我不急于讓學生下定論,因為開課前我也查了不少資料正在這個書上為難呢,這個書字是應作寫來講,但很容易讓人感到是詩人在看書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們說不出來都認為是看書的話,也不能說錯,但學生竟能悟出來,看來多讀確實有好處.而這兩首詩的難點也就是夜書所見, 這首詩的詩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讓學生再看圖聯想明月,獨自一人,江邊靜靜的夜這些會讓人想到什么,學生都說會想到自已的家.再讓學生朗讀古詩,從古詩中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學生能夠說出來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辦了,學生再反復讀詩句并結合注釋,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卻是倒裝句, 為此我先讓學生讀最后半句"夜深籬落一燈明"結合圖學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燈又看不到人,那個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讓學生抓住"知"(料想)就馬上能理解了.學完了古詩,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然后我又重新回到課題,讓學生說說"書"字到底怎么理解,這回大家都能明確地說出是"寫"的意思了. 有了這樣的基礎,第二首詩學生基本可以靠自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