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說課稿
一、教材理解《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蘊涵著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作為一個偉人,一直受到國人的敬仰,當權者把他尊為圣人,文人學者把他尊為宗師,一般老百姓把他尊為啟蒙的智者。《論語》,作為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重內心的修養;做事,重踏實的踐行。而這些在本文字里行間都可見可感。
二、教學目標:
這課書通過對孔子和老子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品質,因而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讀體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字義串聯法或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體會他們的精神。
3、通過聯想體味孔子行程的艱難,意志堅強,通過孔子學成后和老子拜別場景的練筆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流程
板塊一:激趣導入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學時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導入: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并正音:子讀zi)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接著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說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些什么?
板塊二: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1)談孔子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這這一過程中我精心設計了兩處理解詞語的方法,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在實際生活中理解詞語的方法。
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到了洛陽。
你體會到了什么?隨機:
相距上千里說明什么?(路途遙遠)
這讓你想到哪些成語?(千里迢迢、萬水千山
你能讀出“遠”嗎?
你讀到“風餐露宿”這個詞語時,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體會“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趕路;
———————,孔子在趕路。
2)讀出一路艱辛,求知若渴
不管風雨,孔子風雨無阻地在趕路,讀
不論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趕路,讀
不分晝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趕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