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領會西沙群島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國的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2、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和積累語言的習慣。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分析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常識性的講讀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法,從海面、海底、海灘和海島等幾方面介紹了西沙群島,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進一步激起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2、重點
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視野不夠開闊,經驗不夠豐富,對西沙群島的有關知識知道得不是很多,對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認識。但是,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并且求知欲極強,他們對《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聲像并茂、視聽結合,能以直觀的圖像、艷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激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根據學生實際,針對學生特點,本課教學首先立足本學科特點,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養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利用動畫課件,沖破時空限制,創設恰當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感官,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保持旺盛的學習動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再此,以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作的精神為目的,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演示法、設境釀情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相結合,師生平等互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五、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去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游覽一番。
[課件演示]
西沙群島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師旁白:在距離海南島東南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片島嶼像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于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它是我國南面的一扇大門,是海防前哨,處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以談話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起學生對西沙群島了解的興趣,直接感觀,簡明扼要。)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件出示]
讀文要求:(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
(此設計旨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整體感知本課所學內容。)
2、圖文結合,讀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
你讀懂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課件播放海面景色]
(1)學生把從圖上看到的,和同桌用最美的語言說一說。
(2)回到課文,指名讀。
(3)勾畫靚詞佳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4)思考并回答:西沙群島一帶海水為什么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五光十色”的意思是什么?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媒體提供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內容和重點詞句;教師則引導他們學會一種學習方法,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三、四自然段:
齊讀。
教師出示閱讀提綱(這兩段描寫了海底的哪些生物?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