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建議
1、課前,組織學生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互相交流,激發學生對小興安嶺向往的情感。教師可準備祖國地圖,小興安嶺四季景色圖或課件。2、本課生字較多,字形比較復雜,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漲”是翹舌音,“蔥”是平舌音,“融”“漲”“蔥”“擋” 是后鼻音,“浸”“劍”“舔”是前鼻音,要注意讀準。認清字形:可用加偏旁的方法,如,“張--漲;忽--蔥;舌--刮”;可以用換偏旁的辦法,如,“亂--刮,樓--縷”;可以用猜謎語的辦法。“匯”--“一堵大圍墻,墻外水汪汪,水從左邊來,沖走右邊墻。”
本課14個要求會寫的字,有11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而且有些字部首相同,如,“匯” 和“浸”、“欣”和“軟”、“刮” 和“舌”。老師可以歸類進行指導。可以先啟發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例字,發現它們在左右或上下大小的比例、高低和寬窄的不同,然后交流各自的發現。如,“擋”和“刮”,一個是左窄右寬、一個是左寬有窄 ;
“欣”“線”“獻”“材”“軟”在高低和寬窄上則基本相同;注意“舌”在做部首和獨立成字時寫法的不同。在上下結構的字中,要重點指導“賞”的寫法,可以一筆一劃給學生示范。
3、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具體介紹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景色的段落,仔細閱讀,體會作者有順序的描寫方法。這篇課文,畫面感強,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畫面。教材在文后以學習伙伴的口吻說:“我仿佛看到了各個季節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啟發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把語言文字迅速地轉換成表象,想象課文描述的美麗景色。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相互說一說或者畫一畫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4、課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順序緊緊圍繞“美麗、物產豐富”進行了具體介紹,這幾段的結構、寫法相似。根據課文的這個特點,適宜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可以自定段落,自選學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
教學中,教師可以實施教學方法的多重組合,將緊張的學習變為愉快的活動。比如,結合課后第二題,讓學生成為一個旅游者,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到小興安嶺去游覽;比如,開辦旅游公司,要想辦法做好小興安嶺的宣傳、廣告工作;在品讀中,還可以模擬可愛的小動物的動作、姿勢,如,俯下身子喝水、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水中倒影的小鹿,用舌頭舔自己腳掌的黑熊。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的內容。
5、課文用準確的詞句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動。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來,反復朗讀、體會。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抽出”是長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條快速而有力長出來的樣子寫出來了,很生動形象;枝條一般是筆直的、長長的,像一把劍,把枝條“長出”說成“抽出”,非常貼切。這個詞可以用換詞法來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抽出”更準確,更形象。“嫩綠”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或通過實物展示來理解。
“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側著腦袋”,寫小鹿欣賞水中影子的神態。“欣賞”是講小鹿一邊喝水,一邊看著溪里流水的樣子,好像在欣賞自己的影子。可引導學生想象小鹿的可愛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