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溫 暖
賽后,我曾發自肺腑地跟劉詩珍大姐說:“我真的感動了,像這樣的比賽,要獲取成功,一個人是拿不下來的。”沒有什么豪言壯語,都是真情的流露。
永遠忘不了老師們的熱情微笑,停下手中的工作來接待我。來與我探討教材,探討方法,永遠忘不了,我的搭檔——李老師帶病給我代課,忍著病重,幾乎是頂了兩天的課,聽著他說話時,聲音嘶啞,不停咳嗽,他總是微笑對我說:“你放心地去參加比賽,班里的事交給我啦,我沒事,年紀雖然大點兒,挺得住!”還忘不了,老師們給我趕制教具的情景,那時教師們已經工作了一天,已經疲憊不堪了,可都留下了辦公室。賀老師和楊老師細心地做了一個正方體,鄭紅老師小心翼翼地把詞語卡片貼上去,連雙面膠該取多長,一點兒也不馬虎,看著她勻認真地用心來做事的樣子,我真的感動不已,美術老師馮小濤為我畫了兩次“科利亞”的圖像。剛開始,由于我沒交待清楚“科利亞”該走的方向,畫錯了,重來,對知道后二話沒說,我本來想馬虎地在背面涂個色就可以了,可不曾想,我來到辦公室,領取的時候,她又重新設計了“科利亞”看著大小“科利亞”可愛的樣子,我的眼淚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轉,我對自己說要加油啊!
抽簽的那個上午,按照規定,我在指定地點有課,回學校向大家征求意見,當時是中午,可老師們一個也沒走。我一到大家就開始研究、討論,第一個焦點是:“對于第一課時,是上全文,還是處理一半!”黎忠慧老師說:“按平的教學其實處理到第8自然段就已以可以了。”童敏不贊成:“這是一遍整體性很強的課文,處理一半,總是一種不完整的感覺,與離破碎的,”劉詩珍接著說:“那么這一長篇課文就是事實上要有所取舍,不能句句到位。”我聽取了大家意見,也立即拿定主意,長文短教,抓注重點,“埋—挖—悟道理”這三個點。第二個爭論的焦點是處理這三個部分的學習,大家又是各抒己見,三個臭皮匠都確實可低一個諸葛亮了,很快地有了統一的意見,我也覺得適合的風格。“埋”揣摩科利亞內心來學習埋時的動作,指導朗讀。“第一次挖”這一部份,用體驗科利亞心情的變化來指導朗讀,這樣處理“埋”也可以發揮我擅長指導朗讀的特長。第二點是重點,教研培訓中心的熊生貴老師和劉小臨老師認為這部分學習能讓學生獨立質疑,解疑理解“開始挖不到的原因后”轉動學生動手,作圖,達成對語言文字理解,這時是晚上八點,大家早以肌腸轆轆,可都沒有一絲埋怨,全身心地積極到策劃中來,當然最終得由我自己定,看著大家為我餓肚子,面對面容憔悴的校長,我不知該說什么感謝的話,什么也說不出來,我覺得再一次在心里喊著:“何曉琴,你要加油啊!”
集體的溫暖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家庭的支持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從準備參賽以來,家務事、婆婆都全部承包了,總是跟我說:“你忙你的,好好比賽,王子恒(我兒子)這段時間,你也別管了,有我呢。”我看到老人家忙前忙后,做這做那的確羞愧難當,每當聽說我得了區第一、市第一時,婆婆臉上的喜悅難以言表,恐怕比我這個當事人不知高興多少倍。愛人才調到一所新學校,他自己也壓力重重,又是班主任,事情也挺多,可他總是盡早忙完事務就趕回家,照顧兒子學習生活,好讓我安心備戰,他給孩子洗澡,給孩子讀故事,檢查作業,承擔了一節,沒有一句怨言,還總對我說:“親愛的,加油,沒問題的!”每當想到這些,心里說不出的幸福和感動,這是一個多溫暖的家啊,我不是一個人作戰,我的身后有那么多的后盾,我怎能不充滿和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