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師:齊讀最后一段。
(學生讀完后,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用耳聽,眼睛看到書。范讀完畢,全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聽完教師的朗讀,似淙淙流水,在心底流淌,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如果不是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又如何能讀得如此扣人心弦呢?]
師:讀書要像說話那么自然,眼睛要看準,不要著急。當你聽于老師讀金吉婭說的話的時候,你聽沒聽出來金吉婭這個小女孩怎么樣?
生1:她很善良。生2:她很傷心。生3:她很有愛心。
師:是的,當你把課文讀好的時候,一切都在朗讀之中,不用講了,聽老師這么一讀,就感覺金吉婭太懂事了,太有愛心了,太仁愛了,太同情人了。你看,一看到這張卡片,她要求不高,只要得到一個布娃娃,但是買不起,金吉婭就毫不猶豫地給她買了布娃娃。但是她沒有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沒買些像樣的禮物,只買了棒棒糖,害怕不害怕?怎么對媽媽說呢?小朋友,好好體會她的心情,請你們像于老師那樣好好地讀讀一遍課文,先想想于老師怎么讀的,你就怎么練,好嗎?個人練個人的。
(學生練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側耳傾聽,課堂上書聲瑯瑯。)
(一段時間后,師帶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讀得比較好。帶讀最后一自然段,讀第一句話后強調:聽于老師的語氣,看于老師的表情,要學好。
三、小練筆。
師:小朋友,想一想,這個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她心里一定很感激金吉婭,感謝她。書上有道題:請你替小女孩對金吉婭寫一句感謝的話。看清要求了嗎?她一定會感激的,多好的小女孩呀,在圣誕節給她送布娃娃,她如愿以償了,多高興呀,多激動呀!因此我請小朋友看這,(指著大屏幕)請你替小女孩給金吉婭寫一封信。開頭和署名我已經寫好了,你們抄抄就是了。你們寫當中感謝的話。看這,這個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第一句話該寫什么?
生:謝謝你,金吉婭,要不是你,我就得不到穿著裙子的布娃娃了。
師:你說得真好,前頭再加一句話,第一句話要告訴金吉婭:你送我的禮物對我……你是不是高興,你是不是感動,你送我的禮物收到了。第一句話告訴金吉婭,你送我的禮物收到了,再說她的話,在這封信里注意這四句一定要記住。1、并不寬裕。2、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8歲。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這些數字交代得那么清楚,為什么一定要告訴我們金吉婭才8歲?當你在寫信的時候,把這些詞用上去,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為什么要寫得那么具體了。(手指著如愿以償)這個詞,如果能用上,最好,用不上就不要用。誰要用上了,用得恰當,我給他加分,表揚他。有點難度,可用可不用,但是“并不寬裕,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8歲”必須用上,怎么用上去呢?動動腦筋。金吉婭,你送給我的禮物我收到了,我非常高興。下面靠你們了,看誰把這些詞語用上去。只要動腦筋,都會用的。想好沒有?拿出本子和筆,開頭對著照抄,第一行頂格寫 “金吉婭:”另起一行寫你們的話。寫完后,看這(手指著大屏幕)“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看誰能把黑板上的詞都用上去,看誰寫得又快又好,不會寫的字寫拼音。
[于老師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小練筆設計成了寫信,并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既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書信的格式,又讓學生懂得了如何按要求去寫作,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