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給予樹》課堂教學實錄
(生開始寫信,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頭正,身直。)
師:(一段時間后)剛才有三個小朋友,我在他的信上打了五角星,(指名上臺)看他們誰寫得好,誰寫得符合老師的要求。
生1:(上臺念自己的信)金吉婭姐姐:你買的禮物我已經收到了。我知道你家里并不寬裕,而且每人只有二十美元,你本來是要買禮物的,而你卻給我買了一個洋娃娃。要不是你,我就得不到這個惹人喜愛的洋娃娃了。所以我要謝謝你給我買了一個洋娃娃。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嗯,比較通順,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之情,字寫得比較工整,但是黑板上詞語沒用完。你聽聽其他同學怎么寫的。
生2:金吉婭:你買的洋娃娃我收到了。要不是你,我不能得到洋娃娃。雖然你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家里有五個孩子,每人只能得到二十美元,你的哥哥姐姐都買了四個禮物,你只買了一些棒棒糖。你只有8歲,卻用二十美元給我買了布娃娃,我非常感謝你。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她用的詞語比較多,但是“一百美元”沒用上。有了嗎?有了,于老師剛才沒聽好。她的信符合要求。
生:金吉婭:謝謝你。你家并不寬裕,你媽媽只有一百美元,可是要分給你們五個孩子,每人二十美元,并要求你們每人買4份禮物。可是你8歲就用你媽媽給你的錢買了一個布娃娃給我,你多么善良,多么有同情心。我長大以后要向你學習。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
師:她寫得更好一些,但是“如愿以償”用上了嗎?
生:金吉婭:你送我的禮物我收到了,謝謝你。我知道你家并不寬裕,你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卻由五個孩子來分享,每個孩子只有二十美元,還要準備四份禮物,而你卻用那些錢給我買了一個洋娃娃。別看你只有8歲,卻懂得關心別人,你真是愛的天使。如果沒有你,我怎么能如愿以償呢?祝你圣誕節快樂!一個想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于圣誕節。(頓時,掌聲如雷)
師:這是一封非常好的信,可是她讀得不好,上氣不接下氣。(師重新朗讀了這封信)
師:于老師希望小朋友第一要好好練習朗讀,第二一定要好好練習寫作文。多讀書,寫好文是于老師對你們的希望,今后要像那個小朋友一樣,她寫得真的很快,而且也比較通順,老師的要求她都達到了。當你用上8歲,用上這些詞語的時候,你可以體會到金吉婭真的是非常了不起,雖然她只有8歲,雖然她只分得二十美元,但是她卻毫不猶豫地把愛心獻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當你聽了她的信以后,你就懂了,真的不容易。如果她家很寬裕,一個人分得一百美元,拿出十來美元買布娃娃,好像沒什么了不起,但是她只有二十美元。下課。
[在匆匆的十幾分鐘里,學生能夠寫出如此精彩的語言,不能不說是老師這位組織者和引導者充分發揮了作用。]
(當老師喊下課時,學生似乎意猶未盡,久久不肯離開。)
[感受]
聽完于老師執教《給予樹》一文的錄音,一種樸實而生動的真、善、美留于心間。對于課文的理解,在于老師的課堂中,除了讀,還是讀,讀出了對詞語的理解,讀出了對課文的感受,讀出了學生自己的情感。語文教學唯有簡單才是真呀!
整堂課,無論是教師漂亮的板書,還是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以及對學生輕柔呵護的話語,不厭其煩地細心指導,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感慨和自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