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實錄——《畫楊桃》
生:人造衛星。
師:衛星我可不會畫。
生:迷宮。
師:不是。
生:這是古時候人們推的車子。
師:不是。你們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畫的什么畫?因為你們用的是習慣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種觀察角度。你們在喝早茶的時候,茶桌上有茶壺沒有?
生:(恍然大悟的)有。
師:這個圖是從哪里看茶壺?
生:上面。
師:從上面往下看就是這樣子是不是啊?你剛才問我為什么從不同的角度看東西就有不同的結論,這回明白沒有?
生:明白了。
師:明白了,坐下。我再畫樣東西有興趣猜嗎?(教師在黑板上作畫)我最善于畫圓圈,一個小圓圈,兩個小圓圈,三個小圓圈,四個小圓圈,五個小圓圈,然后再把它們圍起來,是什么?你說。如圖:
生:豌豆。
師:一個豌豆夾?不對,這還是慣常的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
生:冰糖葫蘆。
師:外面還包著紙?(眾笑)
生:扁豆。
師:扁豆和豌豆是一樣的。能猜著嗎?你說。
生:坦克的車輪。
師:這輛坦克立起來了?(笑聲)
生:毛毛蟲。
師:不是。
生:蠶繭。
師:蠶繭,五個蠶繭連在一起了。猜不到了吧?你們看我這只手,從這個端點來看(師將手伸展指尖對著學生)看這只手是不是畫的樣子?
生:是。
師:可我要畫成這樣子(在黑板上畫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來。因為這是習常性的觀察法,而今天我讓你們從手的端點來看,就看不出來了。剛才有同學問看到那個同學畫的楊桃像五角形,同學們都笑了,他們為什么笑?
生:因為同學們都用平常看慣了的方法去看,覺得畫得不像,才笑。
師:嗯,你們把這一點弄懂了,很好。你們對畫畫感興趣嗎?
生:感興趣。
師:感興趣你再讀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根據你們剛才的發言。我覺得有些同學似乎懂了。你們提的問題也不錯。現在自我衡量一下,這篇文章你們讀懂了沒有?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要沒有讀懂的話你告訴我哪里不懂。再看看課文,如果沒把握,你得告訴我哪里不懂,都懂了咱們就下課。哪里還不懂?你說。
生:為什么這位老師講的話和“我”父親的話是那么相似呢?
師:記住你的問題。你說。
生:每篇文章都有含義,但這篇文章有什么含義呢?
師:含義還不太明白,坐下。實際上你們剛才不是說,我讀懂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含義。至于這個道理你懂得是不是非常準確,非常深刻,然后再研究。好嗎?你能提問題嗎?
生:為什么父親那么嚴格要求“我”?
師:你的意思是希望你的父親對你要求松點嗎?(眾笑)你說。
生:為什么老師不直接表揚“我”?
師:為什么老師不直接表揚“我”?嗯,你說。
生:為什么“我”讀小學四年級時,父親才教“我”學畫畫?
師:你的意思是嫌他父親教得太晚了?看來你們提的這些問題對理解課文不是很重要的。可能你們理解課文差不多了。你還要說嗎?
生:我問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師: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生:我想知道為什么老師看了我的“畫”要拿起來問大家?
師:為什么拿起畫來問大家?嗯,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意思。看來大家對課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開始考試。愿意不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