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專列教案
(1)你覺得該怎么讀?
(2)學生練習后指名讀。
(3)評議,再讀。
4.看圖,引導想象,豐富課文內容:小貝蒂在哪兒發現了燕子?她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先自己練習講一講,再指名說一說。)
5.讓學生看圖,將課文第四節內容進行擴充、寫具體。
6.交流。
7.總結過渡: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人們用愛、用情編織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課文,去體會這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是重點,應通過析詞品句,將“愛”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和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入境始與親”讓學生去品、去悟、去思、去表達,讓貝蒂的言行在學生的心目中“沉淀”,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感情。】
三、品讀欣賞,遷移運用
1.創設情境,指導寫話。
(1)列車載著獲救的小燕子,也載著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駛向溫暖的遠方。你讀了這個故事,想對貝蒂說些什么呢?請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2)學生自主寫話。
(3)指名讀,評價,修改。評價應著眼于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允許學生內容有所不同,只要發自內心,合乎情理即可。
2.表情朗讀,體會感情。(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情感充溢而又迫切需要表達的時候,教師就要適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相”與“析”的平臺,思想的碰撞、語言的砥礪,必然能帶來學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
四、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1.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講述歌曲中的故事。你還知道這樣的故事嗎?請講一講。
2.朗讀人們愛護動物的詩歌。
3.總結: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更希望這樣的故事不再是新聞!
4.寫倡議書,呼吁全世界的人們都來保護動物。
【設計意圖:“一粒沙子看世界。”演唱歌曲、朗誦詩歌、寫倡議書……簡簡單單,實實在在,不經意間學生已經邁進了保護環境的行列,因為語文的拓展就是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學到這兒,誰能告訴大家什么叫“專列”?課題為什么叫“燕子專列”?
2.出示有關家燕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自己也寫一首關于燕子的詩歌。
(1)春天的時候,家燕們隨著溫暖的春風來到它們的故鄉。在那時,家燕們大量繁殖,遍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天氣轉涼的秋天,它們成群結隊地向南移,飛到印度、南沙群島等暖和的地方,再建一個新家。
(2)家燕有一個“怪癖”:它們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飛,而且飛得很快,有時只能看見它們的影子一閃而過,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樣。
(3)家燕還有著驚人的記憶力,無論遷飛多遠,哪怕隔著千山萬水,它們也能夠靠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力返回故鄉。
(4)家燕返回家鄉后,頭一件“大事”便是雌鳥和雄鳥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園,有時補補舊巢,有時建一個新的巢穴。家燕們不斷地用嘴銜來泥土、草莖、羽毛等,再混上自已的唾液。沒多久,一個嶄新的碗型的窩便出現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5)有時,霸道的麻雀會坐享其成,強占家燕們舒適的窩,家燕可不會就此罷休,它們群起而攻之,把麻雀轟走。有時實在趕不走麻雀,家燕便會十分“殘忍”地銜來泥土、樹枝,封死巢穴,把麻雀們統統“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