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教學設計
出示學習方法l (三)、通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本課的生字、生詞我們都弄清楚了,現在你能讀課文嗎?(指名讀課文)大家思考:這篇寓言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概括)
板書: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樣丟的呢?默讀課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丟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丟羊又是什么原因?
學生結合問題自由回答: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有個窟窿。
第二次丟羊是因為他沒有及時把羊圈修補上。
小結:那么這部分可以用課題中的哪兩個字概括?(亡羊)對,這部分告訴我們,養羊人是怎么會丟了兩次羊。
3、養羊人又是怎樣“補牢”的呢?結果又怎樣呢?讓我們自由地讀一讀第5自然段。
結合朗讀,自由回答:養羊人后悔了,趕快把羊圈補上了,以后再也沒丟羊。
4、練習復述
(四)、品讀評價,體會寓意 1、請你評價評價這位養羊人,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 2、全班交流評價
(1)養羊人是個不聽勸告的人:
a、從他與街坊的對話中,看出他不聽別人的勸告。
他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漫不經心,毫不在意,無所謂的語氣)大家嘗試讀一讀,指名朗讀。
街坊的話應該怎樣來讀?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從“趕快”知道街坊很為他著急,感到可惜,讀出勸的語氣)
指名嘗試讀
分角色來讀對話,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b、從第4自然段中的兩個“又”,感覺他這個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丟羊,就應該想到還會丟,可他偏偏不去修補,導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丟羊。
這兩個“又”應該怎樣來讀?大家嘗試讀第4自然段,體會養羊人的可氣之處。
(2)養羊人是個知錯能改的人
這個養羊人真是可氣,那么養羊人就沒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
默讀最后一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后悔”“不該不”想象一下養羊人當時后悔的心情。嘗試讀出當時的心情。你能把這句話換一種說法嗎?(改成一般陳述句)
抓住“趕快”“結結實實”指導朗讀,從這兩個詞你知道了什么?(養羊人的可貴之處:發現錯誤后,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養羊人最可貴之處就是他心想:“現在修還不晚”,看到這句話,你想說點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結:這就是養羊人的閃光點,他雖然發現問題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當一旦發現錯誤后,他能及時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發現錯誤后,卻沉浸在后悔和自責中,總是認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可見,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時改正錯誤,到任何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