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
趁此余溫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說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采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說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復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芍攸c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么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峰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后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么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