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四、自由朗讀,思考、討論:
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 (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討論: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
五、齊讀全文,讓學生 排順序。(出示小黑板):
( )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 能掉下來的。
( )接著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
六、課后作業。
朗讀全文,查閱工具書理解課文中不懂的詞語,收集有關大雁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驚弓之鳥》的課文。(板書課題)(2)《驚弓之鳥》的鳥是大雁,哪位同學知道大雁是怎樣的鳥?學生發言后,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
(3)誰能說說“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3)故事中的鳥是一只怎樣的鳥?它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樣的程度?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弄懂:
1、那是一只怎樣的鳥?
那是一只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的?
(1)、“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2、從哪里看出那只鳥害怕弓弦響?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找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指名學生讀出這句話,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請一名學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4、魏王的態度發生怎樣的變化?(“信不過”——“大吃一驚”——“奇怪”)。
(1)、感情朗讀第3、6、8自然段,讀出魏王的“信不過”、 “大吃一驚”、奇怪”的語氣。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了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5、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了?
自學第8節:
(1)、思考填空,用( )在書上括出答案。
它飛得慢,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慘,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