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4個生字,理解“驚弓之鳥、射箭能手、悲慘、愈合、孤單失群”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3)了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難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教學內容: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就是: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系的句段組合來謀篇布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教學思路:這節課我從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導學生理解“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再由“更羸為什么有名?”延伸開去。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更羸有名表現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讓大雁掉下來,懂得更羸對事物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我將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逐層分析推理,師生接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同時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更羸的推理過程,使學生受到正確思維方法的訓練。接著,我讓學生找出魏王的兩句話,通過對魏王說的話反復品讀,從中體會到魏王對更羸的佩服,從而更加深入體會到更羸的有名。最后理解“驚弓之鳥”的本意和寓意。 教學方法: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始終讓學生帶著“更羸為什么有名?”這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兒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展。 2.動畫演示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動畫演示法,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體會魏王的兩句話,通過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斷的角色體驗中,使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驚弓之鳥》(看老師寫課題,提示“驚”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弓”字第三劃是豎折折鉤。)生齊讀。 【我運用了直接導入的方法,力求簡單明了,為下文學習指名了方向! (二)新授 師: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呢?讓我們一起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出示課件: 生自由讀,師巡視。 師:剛才同學們一個個挺直腰桿,認真讀著,相信已經讀得很好,F在我來檢查一下,第一個問題: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