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嫦娥奔月(三課時)
教學反思:
人物是故事的要素,體會人物形象是領會故事意蘊的關鍵所在,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抓手。這篇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研讀文中描寫人物語言、神情、動作、心理的語句,體會三個人物的不同特點,并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對人物的認識。譬如:
后羿的“勇”。其射日時的一系列動作“登上、運足、拉滿、一口氣射下”等,有力地表現出人物的無比神勇。
逢蒙的“*”。其人心懷叵測,混在門徒之中,偷取仙藥時“假裝、手提寶劍、迫不及待、闖、威逼、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等充分暴露出陰險、貪婪的嘴臉。
嫦娥的“美”。不僅外表美麗端莊,飄飄悠悠飛行姿態美麗,更兼內里正直善良,心底無私純正。
如果說研讀人物的個性特點屬于部分條塊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礎上就應將條塊融成整體,走進文字想象故事描繪的意象了。這篇課文文字雖然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多彩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載體與空間。
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人們常說,美的力量是永恒的!版隙鸨荚隆钡墓适聫倪h古一路走來,盡管已走了數千年,可人們還是由衷地喜歡它,一輩輩地傳誦著它,就因為故事中蘊藏著動人的美。請你們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感覺到這個故事中都流淌著怎樣的“美”呢?
這是一個開放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會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
壯美——后羿“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英雄后羿神勇無比,為民除害,給人陽剛之感。即便是對嫦娥的描寫,也能捕捉到這樣的體驗。面對逢蒙提劍威逼,她毫不畏懼,機智周旋,弱女子顯壯舉。
凄美——嫦娥吃了仙藥飛往月宮。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宮每日里只玉兔相伴,行只影單。后羿嫦娥四目相視,可無緣再聚。后羿“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墒撬蚯白啡,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從此天上人間難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淚。
甜美——后羿嫦娥從此離隔,可以想見思念總比那日頭長。月圓之際,便是那嫦娥悄然佇立桂花樹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時。身雖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這等情感確乎讓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美麗善良,心地純潔,是個典型的東方女性形象。
優美——“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出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本拔锛儍簟⒚鞒海嬅嬖娗楫嬕猓錆M遐思。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感受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內心視象,這時教師應當適時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要注意的是,指導一定要從開掘心理體驗的角度著手,要注重個體體驗的差異與多樣,不宜過分強調技巧。
在課堂上有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線,就是高小宇演的逢蒙與倪蘊哲演的嫦娥的周旋,倆人能發揮自己的想象,把文本的空白填補了。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按計劃進行著,學生在閱讀、講述完這個千古傳誦的神話故事之后,對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有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嫦娥的善良勇敢,后羿的勇敢正直,逢蒙的*詐貪婪,學生通過他們的說,他們的讀將三個人物牢牢記住。課堂教學可謂順利也。但是,課堂上我讓學生討論的一個字嫦娥奔月的“奔”,到底是讀 (bèn),還是讀(bēn),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查資料,詢問等發式,告訴我說應該讀(bèn),原因是:“奔”讀bēn時含義有①奔走;急跑。②緊趕;趕忙或趕急事。③逃跑。讀bèn時含義有①指向目的地走去。②介詞,朝,向。③年紀接近。④為某事奔走。因此,他們認為文中把嫦娥奔月的“奔”解釋為“奔走;急跑”,很欠妥。是呀,將這個字的含義放到此語里,不就成了“嫦娥奔走月”或“嫦娥急跑月”了嗎?這能通嗎?此時我也認同學生的看法。事后,與同事們進行交流,再看了韋老師搜集的有關資料,心中豁然開朗了。結果似乎已經不重要了,關鍵學生已經區分了奔的兩個讀音的不同含義,知道了如何去加以辨別。只是,沒有明確的答復,若考試考到的話,學生究竟該作何答?兩個讀音都可以?看來得有個權威人士來點化點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