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大家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⑴ 預設1:
從“灑”字看出,太陽對我們很關心!
“灑”字還可以換成什么字?可為什么這里不用照、不用射,偏偏用灑呢?
⑵ 預設2:
我從“拔”中,看出了太陽對小樹的愛護!
⑶ 預設3:
我從“陪著”感受到太陽就好象大人一樣看護著我們愛護著我們。
⑷ 預設4:
從“看”字我也感受到太陽對我們的愛護!
⑸ 小結:
一個字一片情,一句話一顆心!作者就這樣選用了準確生動的詞,展現了太陽給予我們的無限的歡樂和無比的愛護。
詩歌的語言是精練的。在朗讀中,就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詩歌這一語言的特點。緊緊地抓住這些點睛之“詞”,讓學生由此想開去,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用詞的精妙。為后來學生自己的說話寫話提供學習的范例。
⑹ 孩子們,我們仔細看看,這里有一個──(課件顯示省略號變紅)“……”在這里表示什么?我聽說咱們班的孩子特別能說會道,能學著課文里的句子自己想象開來說一說嗎?
抓住文章的空白點,讓學生想象說話,從而變封閉式閱讀為開放性閱讀。既幫助學生更好地充實了對詩歌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了語言,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還為第四節的想象寫話,作好了準備。此處,是前奏,是示范,也是鋪墊。在多方思考中,努力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5、小結:
指板書──太陽就是這樣,使大地萬物煥發勃勃生機,所以課題會說──太陽是大家的。板書:大地萬物
6、多么無私,多么公平的太陽呀!讀了這么多次,現在能把這一節背下來嗎?
7、過渡:
太陽東升西落,這是大自然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白天,我們沐浴在陽光下;溫暖著,快樂著;傍晚,太陽要和我們告別了,我們的心中又會有怎樣的一種感受呢?
略讀第一、三節:
1、指名讀第一節,談感受,帶著不舍帶著遺憾或傷感齊讀第一節。
2、引讀第三節,現在還傷感嗎?為什么?
3、連起來讀讀一三節,讀出自己的理解來。
4、“走向另外的國家”,可能會走向哪些國家?會碰到哪些人呢?想象說話。
在研讀文本時,我驚奇地發現詩歌的一三兩節是如此地相似,二四兩節在內容上又是前后呼應。于是我大膽地進行板塊的重組,在教學上有所側重。重點學習二四兩節,一三兩節進行略處理,只是以讀帶過。從而節省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到更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去。
精讀第四小節:
1、引讀第四節。
2、誰愿意一個人來展示展示這段的朗讀?
(指導讀,讀出快樂,最后讀得輕柔些。)
3、想象:
在別的國家里還可能會有什么?
4、想象:
那里的小朋友和鮮花正在睡夢中等她來干什么呢?那里還會有什么等著盼著太陽來干什么呢?想好了,就把它寫在第四節的旁邊。
5、小練筆:
────等著太陽────
────盼著太陽────
6、保證時間充分寫──巡回指導──發現佳作,銘記于心。
7、小詩人們,先停下筆,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8、多有詩意的語言呀!小詩人,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詩一般的語言,告訴大家大地萬物都需要太陽。太陽是大家的!(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