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教案示例二
官紳:指舊時地方上有權有勢的人。
巫婆: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yè)的女人。
5.質疑:看學生是否還有不懂的詞語提出來,聯(lián)系上下文,幫學生解疑。
6.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根據自己對生字詞的理解,再把詞放回課文句子中再次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五)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小聲讀全文:
(1)課文講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經過如何?結果怎樣?
(3)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學生回答:通過帶著以上幾個問題讀課文,你初步了解到什么?
本課寫的是戰(zhàn)國時候,魏正派到鄴這個地方,和老百姓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婦迷信,興修水利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當到了鄴之后,看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就找老百姓問這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經過是了解到土地荒蕪是河伯娶媳婦給鬧的,于是他將計就計,借給河伯娶媳婦的機會懲治了巫婆和官紳。
事情的結果是帶領廣大群眾,興修水利,灌溉土地,使鄴這個地方年年獲得好收成。
(六)布置作業(yè) 。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是怎樣破除河伯娶媳婦迷信的,并且從中受到尊重科學的教育。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3.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歸納自然段的段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讀懂每個自然段。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
1.滲透分段的訓練。
2.歸納自然段的段意。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本課寫的是到了鄴這個地方,破除了河伯娶媳婦的迷信,并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使這里年年獲得好收成的事,那么是怎樣破除河伯娶媳婦迷信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課。
(二)講讀課文。
1.學習課文1~9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①到了鄴這個地方,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向一位老大爺調查,他問了哪四個問題?
②老大爺每次是怎樣回答的?
③從老大爺的回答中,了解到了什么?
(2)帶著問題快速讀課文:哪幾自然段是說了以上這幾個問題。
學生回答,是1至9自然段寫的是四次向老大爺詢問,老大爺并四次回答了。
(3)再次帶著問題讀課文。
請同學們還是帶著以上三個思考題,再讀課文,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4)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5)學生結合思考題,談一談你讀懂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列成表格。
第一次問了什么?老大爺是怎么回答的?從老大爺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在學生讀懂課文的情況下,會按著這個線索匯報自己學懂了什么。在學生匯報過程中,及時出示句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如:“到了那個地方,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爺來,問他是怎么回事。”理解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意思。人煙稀少是指這里居住的人很少,正因為居住的人少了,所以田地無人耕種,無人管理,不長莊稼而長滿了野草。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用“誰,在哪兒、干什么”的句式,抓主要內容說一說第1自然段的段意。“到了鄴這個地方,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就找老大爺問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提示同學們用“老大爺是怎么回答的?從回答中知道了什么?”的線索,用自己的話歸納第2自然段的段意。“老大爺說是河伯娶媳婦鬧的,每年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否則漳河就發(fā)大水。”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老大爺的第一次回答中,第一句話直接回答了詢問的問題,第二句和第三句話,讓又知道了每年都要給河伯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如果不給河伯娶媳婦,漳河就發(fā)大水,淹沒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