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認識“亦、妝”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瀲滟、空蒙”等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2、導入《飲湖上初晴后雨》。
3、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你們了解蘇軾嗎?
2、介紹蘇軾。蘇軾多才多藝,他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號東坡居士,他的詩善于運用夸張比喻,在藝術上別具一格。
3、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學生說題目意思。
三、讀古詩
1、聽錄音。
2、學生自由讀古詩。
3、詩中哪些字你覺得比較難。
4、結合學生的匯報,出示卡片,指導學生讀好“瀲滟、空蒙、淡妝濃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這些詞語放進詩中,讀好它,你會發現你能讀出另一種味道。
6、學生自由讀。
7、指名讀。
8、齊讀。
四、明詩意
1、學習第一句
①讀第一句詩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②理解“瀲滟”是什么意思,指名學生說。
③指名讀再齊讀。
2、學習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樂。
②、你剛才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畫面?
③、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理解“空蒙”。
④、理解詩句意思。
⑤、指導朗讀。
3、學習后兩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詩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讀后兩句。
②、了解西子。
③、詩人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們之間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學生匯報。
五、熟誦讀,厚積累
1、聽錄音朗讀。
2、學生讀。
3、背誦。
4、拓展: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5、小結。
教后反思:
語文教學的字詞不僅僅是低年級的任務,本課中,生字的教學不局限于課本要求的“亦、妝”兩字,而是根據了學生的需要,對“瀲滟、淡妝濃抹”等的字詞也讓學生反復讀,這讓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對于整首詩的朗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詩句必須反復誦讀。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體會古詩的音韻美、節奏美、語言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流傳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詩教學方法。通過讀,從讀通到讀懂,再到讀出情,每句詩連聽帶讀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后來的背誦有不少學生就能脫口而出了。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仍然是感到比較困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