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葡萄》教學設計四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課文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狐貍媽媽翻山越嶺為饑餓的小狐貍摘來葡萄,路上卻遇上獵人,為救小狐貍,她冒死引開獵人。狐貍媽媽死了,而她放在樹下的葡萄卻在若干年后長了起來,結了串串果實,小狐貍吃到了甜甜的葡萄。這個故事表現了最偉大的愛——母愛。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朗讀、討論、感悟中體會母親對孩子的偉大、無私的愛。可結合課文最后一段小狐貍的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對母愛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讀課文,在充分朗讀、感悟中體會狐貍媽媽對小狐貍無私、偉大的愛。
2、在感受愛的同時,試著表達愛。
3、復述課文,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三、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學生在課前觀察媽媽每天都為自己做些什么,并寫下觀察日記。
四、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文章中雖沒有大段的抒情,但母子之間的深情卻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童話故事背后所蘊藏的母子深情孩子們是很熟悉的。因此學生們會很容易就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的關愛。進而比照生活經驗,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五、教學過程(兩課時)
。ㄒ唬﹦撛O情境,再現母愛
1、師敘述:同學們,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曾被一首描寫母愛的小詩深深打動過。你們還記得這首小詩嗎?
2、生:背誦《媽媽的愛》。
3、師導語:正如這首詩中所說的,我們從小到大,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心血。這就是媽媽的愛。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愛的故事。板書:媽媽的葡萄。
[點評:這樣入情入境的導入,為理解課文的主旨做了鋪墊。學生通過回憶背誦熟悉詩歌,喚起情感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ǘ┰僮x課文,感悟母愛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2 、自由讀課文,復習生字。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課文“擂臺賽”。小組向小組挑戰,將課文讀給同學們聽。
[點評: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后,讓學生進行課文“擂臺”賽,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們體驗到了挑戰的刺激性。]
。ㄈ└星槔首x、體味母愛
默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自己最感興趣、最受感動的或有疑問的地方反復地品讀、回味、批、劃、圈、注。
[點評: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這一環節,一定讓學生自主經歷閱讀實踐,在讀中思考、在讀中理解。]
小組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當學生答到:“我讀懂了小狐貍餓了,狐貍媽媽翻山越嶺給小狐貍找吃的”時,教師可讓學生把描寫狐貍媽媽言行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ㄕn件出示:“你等著,媽媽這就去給你找好吃的!
“我的孩子餓的直哭,對不起,讓我摘一串葡萄吧!
翻過了一座山,翻過了兩座山,又翻過了第三座山,狐貍媽媽終于來到了長著葡萄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