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shù)》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實實,要有真才實學。
2.學會暢所欲言地表達,引導學生在交流、辯論過程中逐步澄清認識,明白道理。
3.會讀會認本課字詞,熟練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寓言,激發(fā)情趣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教訓,課后你還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補牢”。
生:我還知道“班門弄斧”。
生:“葉公好龍”、“杯弓蛇影”。
生:“濫竽充數(shù)”。
師:你看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能不能給大家講講呢?
生:濫竽充數(shù)就是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講述故事)
師:你很不錯,能夠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記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講給大家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另一則寓言――濫竽充數(shù)。(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認準生字“濫、竽”,課件展示竽的圖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種竹制的樂器。
[復述故事鼓勵了學生自由表達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連詞劃出生字。
2.小組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難記的生字,并想辦法記住。
3.集體檢查:
投影生詞――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 裝腔作勢 腮幫 挨個 溜走
師:你認為讀好這些生詞需要注意些什么?
(給學生自己讀的時間)
生: 我們小組的同學在讀“濫竽充數(shù)”的時候“充”的音發(fā)不準,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發(fā)音時要把口圓起來,不要發(fā)“稱”的音。
生:裝腔作勢的作是作業(yè)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個的挨是一聲的,不要讀錯。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詞。
[識字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
(三)品讀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學習問題
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jié),想一想《濫竽充數(sh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問。
師:讀了課文以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能留在吹竽隊充數(shù)?
生2:南郭先生是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的?
生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組討論問題。
3.交流思考題:
問題1:
學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人多南郭先生不會吹,也不會發(fā)現(xiàn)。
問題2:
(1)學生讀課文,教師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
a學生邊讀邊表演這句話。
b師引導: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的?學生找出“裝腔作勢”。
c(出示插圖)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樣裝腔作勢的?學生看圖自由說并朗讀此句。
(2)齊讀第二小節(jié):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通過對“裝腔作勢”的理解突破課文教學重點,體會人物僥幸心理]
問題3:
(1)齊?⊥踅寫刁牡娜艘桓齷灰桓齙卮蹈?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