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教學設計(小學語文北師版三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小學語文北師版三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通訊中的第二篇課文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
(1)學生人數: 三年級40名學生,女生19人,男生21名。男女生人數比例協調,在課堂上易調動起男女生知識對抗賽。
(2)學生學情:班風較正,32名學生集體意識較強、好學。8名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上課不愛回答問題,其中兩名學生懶惰不愿意動筆寫字,也不積極思考問題。
(3)學生來源:學生40名,主要來自周邊從農村和移民家庭。
(4)學生所在家庭文化狀況:28位家長小學水平,8位家長沒文化,不識兩人高中兩人初中水平。全班只有一人家有電腦,其他人家可供學生查閱的書籍都很少。這給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帶來了困難。
通過老師對以上內容的分析得出:(1)在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方面,這個任務主要落在家中有電腦的這個同學身上。布置查資料作業,可由他來做,然后在全班公布資料專欄中公布,其他同學根據他公布的信息做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從而彌補學生因學習資源少,查找資料困難的不足。(2)老師要努力利用教學資源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對于那8名同學教師要適時提問,及時鼓勵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同學參與到學習中來,學會知識、感受學習快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通訊中的一篇說明文。文章介紹了馬拉松比賽的來歷,歌頌菲利比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通過閱讀理解詞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層次。知道馬拉松比賽的來歷,學習菲利比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學生通過自主閱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會認、寫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通過閱讀理解詞句,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自行了解馬拉松運動的來歷。
(2)讀課文學習菲利比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用具:小黑板、生字詞卡片。(注:我校暫沒有多媒體教室)
學生用具:自制生字卡片
課前預習作業:請同學們查資料了解:馬拉松的情況
教學課型:新課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馬拉松比賽的來歷。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談話激趣:
①激趣(2分鐘)
師:同學們,你知道馬拉松嗎?誰能說說馬拉松是什么?
生: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有關馬拉松的情況。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馬拉松比賽的來歷?(板書課題 馬拉松 )
生:想。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馬拉松》,一起去了解馬拉松比賽的來歷,好不好?
生:好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師:請同學們大聲的讀課文,遇到你不會字詞、讀的不熟的句子圈畫出來,用你喜歡的方式學會它。(生大聲的讀課文,教師巡視,特別關注兩個學困生。特別表揚中差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時間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