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教學設計
1.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讀。2.這時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劃出相關句子,指名讀相應語句。王大伯桃園里結的桃子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體會桃子的多:一棵棵、掛滿(體會果實的豐美:光鮮紅潤,仿佛胖娃娃的臉蛋)3.欣賞圖片。句子填空,感情朗讀。4.看到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樣?讀好“啊”這個語氣詞中代表的感情(板書 !)5.我為什么又驚又喜,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6.此時的“我”不禁想起王大伯說的話,指名再讀王大伯說的話。7.再次回味王大伯說的話,你明白剪枝的學問是什么嗎?說說你的體會。(板書: “減少”是為了“增加”)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求學問1.其實果樹要想結出又大又多的果實,除了要剪去無用的枝條,還要摘去多余的花和果,讓我們走進果園,看看工人們是如何管理果園的?(出示圖片并講解)2.延伸:原來生產勞動中也蘊涵著豐富的知識。請你做回小小講解員,代替王大伯來介紹介紹摘花的學問、摘果的學問(自選其中一個)。(1) 學生寫話(2) 交流(突出“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3.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是學問,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也是說明了“減少”是為了“增加”這個道理的? 4.總結:學了課文之后,希望同學們像文中的“我”一樣,留心觀察,善于思考,勤于發問,去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作業設計: 課后向父母、親戚、鄰居、朋友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減少”是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也可了解其他方面蘊涵的哲理,并記錄下來,在班中交流。板書設計: 26.剪枝的學問 “減少”是為了“增加” 滿懷好奇 一臉疑惑 將信將疑 又驚又喜 ? ? ? ?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