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教學后記: 第二教時教學要求:知識目標:鞏固本課生字詞語。用“允許”造句。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湯姆為什么必須把釣到的大魚放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遵守社會公德。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 3、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必須放掉這條魚,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湯姆心情的變化,從而使學生知道人人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 學 環 節教 學 內 容 設 計修 改 欄一、問題導入 二、精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四、復述課文 五、布置作業 1、上一課我們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板書 湯姆 驚喜 爸爸 贊賞2、這節課,我們就解決“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和“結果怎么樣?” 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 1、交流第一個問題 (1)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同桌學生討論,理解這是公園的規定。 (2)比較句子 a你要把這條魚放掉! b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句話比較好,為什么? 指導學生同“低沉、嚴肅”的語氣讀好第二句話。 (3)對爸爸的這個決定,湯姆的表現怎么樣? 板書:不情愿 理解詞語“允許”,練習造句。 指導讀好這句話 2、交流第二個問題 (1)既然湯姆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這條魚呢? 下面,我們要舉行一個辯論會。哪些同學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請你們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湯姆放掉魚;哪些同學同情湯姆的,也要盡量找出理由來說服爸爸不要放掉魚。 (3)通過剛才的辯論,我想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為什么必須把魚放掉。現在讓我們來讀讀課文5-12自然段,看看湯姆是怎么做的? 板書:斬釘截鐵 (4)從湯姆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當爸爸看到湯姆釣到一條大魚時,投去了贊賞的目光。我想,當爸爸看到湯姆把魚放了時,心里會為湯姆感到更加自豪。他會想些什么呢? (6)再讀課文5-12自然段 同桌練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3、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從那以后,湯姆再也沒有釣到過這么大的魚,他后悔了嗎? 出示最后一句話,指名朗讀。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他的記憶里? “爸爸堅定的話語”指什么?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說明什么? (2)齊讀最后一段 1、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湯姆又是個怎樣的人? 2、你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什么收獲? 板書:必須自覺遵守規定1、出示復述課文的提示:按照湯姆的心情變化,結合板書。盡量運用課文中的好詞。2、練習復述課文。3、指名復述。復述課文。 提供幾種做記號的符號:波浪線、小圓點、三角、雙線等,也可自己確定。 在學生回答后,用紅筆標出“必須”二字。 補充:學生根據自己的論點調整座位。變成面對面的兩大組。提示 湯姆:a這條魚很大,很難釣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釣不到了。 允許釣鱸魚的季節只有兩個小時了,這么短的時間,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沒有人看見我釣到鱸魚,不放也沒關系。 爸爸:a雖然魚很大,時間也很短,但規定必須遵守,不能隨意改動。 b在有人看見的情況下要遵守規定,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更要遵守規定。 c做人要誠實、自覺,要嚴格要求自己。 結合課后練習5,回答這個問題。 板書及教學后記:板書設計: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湯姆: 驚喜→不情愿 爸爸: 贊賞→斬釘截鐵 必須自覺遵守規定 教學后記:教學本課,理解“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明白課文要揭示的道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在。因此,我在整個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做到時間充足有保證,通過學生朗讀,充分體會到月夜的浪漫和釣到大鱸魚的驚喜。此時,爸爸的良苦用心,從情感上很多人都是難以接受的。如何體會湯姆對于放魚并不后悔?我引導學生借助文本,緊緊圍繞父子倆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去體會湯姆心情的一次次變化。如:分角色朗讀;創設對話情境,轉換角色,讓學生站在爸爸的立場上,積極主動地尋找放魚的理由,努力說服湯姆把鱸魚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