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教學實錄3
一、“淺出”,化整為零。師:看老師寫課題。(板書“你 把這條魚放掉”!)齊讀課題。
生:老師,你漏寫了“必須”兩個字。
師:(作奇怪而后無所謂狀)?是嗎?不就是兩個字嗎,意思不是一樣的嗎?都是把魚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狀)不一樣的!
師:哦?什么地方不一樣啊?
生:有了“必須”是說一定要把魚放掉 ,和沒有必須不同的!
師:哦,對了。那我們把“必須”補上去一起讀。齊讀。
(學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爭取來”的“必須”讀得特別響亮,語氣也自然隨之堅決堅定起來。)
師:這下對了吧?還有問題嗎?
(有些學生說沒問題了,老師示意再仔細看看題目。學生稍作觀察后便舉手)
生:你把感嘆號寫在引號的后面了,應該把它搬到引號里面。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是人物說的一句話,完整的話要有標點符號。
師:那引號表示什么呢?
生:用人物說的話來作為題目。
師:對,我們就應該這樣仔細地讀,對關鍵的詞和標點符號要特別留心。我們一起把課題再讀一下。 在初讀感知環節設計上,將詞語(詞組)以“詞串”的形式出示:
套上魚鉤 甩起魚竿 拋向遠處
劃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漣漪
恢復平靜 覺察動靜 一陣驚喜
小心翼翼 拖出鱸魚
首先讓學生一組一組認讀,一邊讀一邊想想他們之間的聯系,再讓學生試著不看詞語讀。不知不覺中,學生對釣魚的大致過程已初步了解。 二、“趣出”,有效內化。
怎樣才能讀好課文?在請了三名學生讀釣魚的經過這部分內容后,分別給學生打了99分(一處讀錯)、101分(讀錯主動糾正)、150分(被推薦的學生)。也許老師對學生的表現不是很滿意,也許老師還有更好的方法……總之一切都顯得很隨意,老師提出“聽老師讀,看老師可以得幾分?”的請求。
老師很認真地讀完了這部分內容。
師:大家看看老師可以得幾分?有人提出149分,因為有一個地方讀得不好,當學生的回答不在點子上,
生:老師我給你打149.5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你讀書有時慢有時快。
師:怎么有時快有時慢就不好呢?你憑什么給我打149.5分?我不服!(這時的老師頑皮得象個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親和力。)
生:我覺得你可以得150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你讀一陣驚喜的時候“哇!”你真的很驚喜!
師:謝謝!你是了解我的!驚喜的地方就應該讀出驚喜來
生:老師,我給你打200分,因為你讀書象講故事!
師:謝謝你,還是你最知道我!讀書就該像講故事一樣!…………
師:請同學們自己再練習讀讀,老師呆會兒再請大家來讀。 三、“巧出”,水到渠成。 師:如果我是湯姆,我肯定會軟硬兼施,要讓爸爸同意我不放掉魚,你們信不信?
生:我信。
師:誰愿意來做爸爸,我做湯姆。 師:你要請一個你的幫手嗎?他要在你最關鍵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生:好吧。
兩名學生上臺!皽贰瘪R上進入角色。
師(湯姆):爸爸,好大的一條鱸魚!
生(爸爸):(遲疑片刻,馬上反應過來)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湯姆)憑什么放掉!這可是我從未見過的大鱸魚呀!
生:(爸爸)因為離釣魚的時間還差2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