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廬山的云霧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不僅千姿百態,而且瞬息萬變。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云霧的瞬息萬變的?請你找出相應的詞語或句子來談談你的感受。
2、學生交流,(課件相應有表示:剛剛,轉眼間,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誰能將這些詞語讀好呢?讀好了詞語,你們能試著將這段文字讀好嗎?先自己試試看!(學生練讀)誰想來讀?(2-3個同學)我們一起來!
3、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教師指著省略號,問:云霧還在變呢?(學生想象云霧還會怎樣變。)
4、請看:我們再來看這個自然段,邊看邊思考,這個自然段在構段方式上與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點呢?
(四)、引讀第四自然段
1、同學們,剛才的學習讓我們著實領略了廬山云霧的多姿與多變,它簡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術大師,為景色秀麗的廬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覺。
2、此時,你們還愿意離開嗎?是啊,真舍不得離去,真令人——“流連忘返”
(板書:流連忘返),“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用它說一句話。
三、總結全文,擴展練筆
1、雖然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終究要告別廬山,揮揮衣袖作別這變幻無常的
云霧。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其它地方,山間的云霧又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推薦你們兩篇文章:一篇是《泰山云霧》,還有一篇是《游廬山記》,同學們可以課后閱讀,摘錄好詞佳句,領略不同地域的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云霧的不同特點。
2、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總分的寫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幾句都是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用總分的寫法寫一寫。完成語文練習冊的第三課中小練筆: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把下面一句話寫具體。
校園的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3、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總——分)
瞬息萬變(總——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初步認識總分段式,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
難點:初步認識總分段式,以及練習寫作。
教學準備:語文學習軟件,多媒體課件。
教后記:我常常認為上寫景的課文對自己來說難度很高,每次上時,都有種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因此每在上課前,我都會比平常準備得更充分,考慮得更周到。再說,我是上公開課,所以研讀了文本、網絡資源,再結合班級情況設計教學環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具體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二、三自然段。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于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由于課上,學生觀看過多媒體圖片和視頻,加之給學生時間背誦,因此有的學生當場就會背了。我還引導學生從讀到寫。讀時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寫時大膽模仿,先說后寫,完全符合中年級學生起步作文的要求。上完課,我也反思,覺得以學生為主題的意識還是太淡薄,沒有讓學生主動讀書,充分讀書,積極思考,創造性的想象和表達不夠。自己的教學評價太單調,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