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蜻蜓》教學設計
c.陶行知將蜻蜓小心地翻過去。(以身作則,愛護蜻蜓。)
d.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民主的態度,啟發的方法。)
e.說著,把蜻蜓還給翠貞。(作風民主,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3)師生共同小結,說說從課文中可以體會到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怎樣的育家。(擴展閱讀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子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還要小。)
設計意圖: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和“文”。本課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蜻蜓的科學知識,進一步懂得愛護益蟲益鳥的道理,還要通過有關詞句的學習,體會陶行知先生熱愛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則保護益蟲的高尚師德,體會陶行知先生作風民主、循循善誘的教育藝術。課文中描寫人物動作和說話神態的詞語用得很準確,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大有裨益。
三、輔導研讀,品味童真
1.課文中的孩子跟你們差不多大吧,學了課文,你覺得他們有哪些特點呢?
2.把課文讀一讀,把能夠表現孩子們特點的詞句畫出來。
a.一群孩子在捉蜻蜓。(生性活潑,愛捉小動物玩。)
b.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天真直率,爭強好勝,想說就說,知道什么說什么,無所顧忌。)
c.孩子們點點頭。(樂于接受大人指點,聽了陶先生的話,懂了道理,心地坦白,純潔無瑕。)
d.孩子們入神地聽著。(渴望受到教導,渴望獲得新知。)
e.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不約而同地支持陶先生的提議,關心蜻蜓, 迫不及待地要讓蜻蜓回家,給蜻蜓自由。這里作者用了反復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童心純真,童趣感人,可敬可佩!)
設計意圖:課文寫的是孩子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孩子都喜歡向同齡的孩子學習。品味了課文中孩子們的特點,班上的學生也會自覺地、了無痕跡地與自己的言行對照,自覺地愛護益蟲,愛護小動物。
四、反復練讀,整體把握
1.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主要講了哪些內容呢?(略)
2.怎樣把這篇課文讀好呢?
(1)因為這是一篇故事,朗讀時應該用比較舒緩的語氣娓娓道來。
(2)朗讀陶行知先生的話,要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讀出對孩子們的關愛,讀出讓孩子們懂得愛護益蟲道理的滿腔熱情。
(3)讀孩子們的話,要讀出童真、童趣,讀得真實、自然。
3.在反復練讀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指導學生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說話和寫作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高尚的情操。本篇課文的內容,非常貼近三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是指導學生練讀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講述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愛護蜻蜓的故事。通過本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愛護益蟲的道理,還要體會到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尤其是人物的對話具體明白充滿了童真童趣,表現了教育家超凡脫俗的育人智慧。通過教學,讓學生細細體味,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