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詩兩首 教案
教學目標: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⒊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古詩《山行》,讀準“斜”,理解“寒山”“坐”“石徑”等字詞的意思。
2、讀懂《山行》,感受古詩描繪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并能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⒈板書課題。
⒉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⒊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哪些景色?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2指名朗讀古詩,正字正音,引導讀出古詩的節奏之美(斜:xia)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自己讀讀古詩,試把相關詞語畫出來。
4、組織交流
板書:(山、石徑、白云、人家、楓葉)
解詞:“石徑”(用上拆字法,“徑”用查字典的方法)
四、引導精讀品悟,感受詩歌意境之美
1、教師試著在剛才的詞語前加上括號,要求學生再好好讀詩,加上合適的修飾的詞語。
( )的山 ( )的石徑
( )的楓葉 ( )的白云
2、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詩歌,試著從詩中尋找答案。
3、組織組內交流,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4、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詩中尋找依據,以此來帶動詩意的理解。
(1)( )的山
為什么稱為“寒山”?怎樣的山才是“寒山”?
(深秋時節,草木枯萎,山上光禿禿的,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所以稱“寒山”)
(2) ( )的石徑 (解詞:斜——彎彎曲曲)
(3)連起來讀讀第一句,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4)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
理解“白云生處”,這“人家”該畫在什么地方?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有感情地吟誦第一、二句古詩,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5)( )的楓葉?你是怎么知道的?
“霜葉紅于二月花” 理解“霜葉”“紅于”
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