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雷奈克醫生發明聽診器的經過;
2、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養成愛觀察、肯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雷奈克醫生是如何發明聽診器的,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用具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為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聽診器的發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板書:聽診器)。它的出現,使得醫生能隔著病人的胸腔就對內臟運動的異常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及早發現病情,對癥下藥。你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如何發明的嗎(板書:世界上第一個)?
二、精讀訓練
1、投影出示自學提綱:
輕聲讀課文,說說雷奈克醫生是如何發明聽診器的。
(生輕聲讀課文,和小組同學展開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2、過渡:雷奈克醫生為什么想要發明聽診器呢?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看到許多肺結核病人痛苦地死去,雷奈克醫生會想到些什么呢?
(思考,交流)
3、過渡:雷奈克醫生整日思索著。一天,他走過一個花園,被一個有趣的場面吸引住了。請大家大家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提綱。
a、投影出示:
(1)雷奈克醫生被什么情景吸引住了?
(2)從這兩個男孩的游戲中,雷奈克醫生發現了什么?
(3)“他高興極了”此時他可能會想些什么?
b、編排課本劇,進行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c、指導感情朗讀。
4、過渡:從此,雷奈克醫生每天就靠著這根小木棍仔細聽病人內臟的聲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診斷。后來,他又作了哪些改進呢?
(生讀第四自然段,思考回答。)
5、分組討論:
(1)指導觀看課文插圖,看到雷奈克醫生這一重大發明,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從雷奈克醫生發明聽診器的經過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分組討論,交流發言。)
6、小結:從聽診器的發明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上任何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觀察與實踐,只要愛觀察、肯動腦、勇于實踐,我們也能成為小小發明家。
三、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發明家的故事?他們都發明了些什么?是怎樣發明的?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改進,你能找出更好的改進方法嗎?老師相信,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動腦思考,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改進方法。你能把你的發明告訴老師嗎?希望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爭做小小的發明家!
附:板書設計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雷奈克醫生
難過——思索——受到啟發——改進——做成
(動機) (觀察、動腦) (實踐)
附:課本劇表演
(兩個小男孩在玩蹺蹺板,甲站在這頭彎著腰聽,乙蹲在那頭用鐵釘在木板上輕輕地劃著。)
甲:(驚喜地)真的可以聽到劃木板的聲音!太有趣了!
乙:是嗎?讓我也來試試!
(甲乙二人交換位置,繼續玩剛才的游戲。)
乙:是啊,真的能聽到,還特別清楚呢!
(雷奈克醫生一邊低頭思索,一邊緩步走上。)
雷:一個人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可是,怎樣才能及時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哎!(搖搖頭,繼續走。猛一抬頭,發現了這兩個小朋友,好奇地)小朋友,你們在玩什么呀?
甲:叔叔,我們在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我用一根鐵釘在這頭輕輕地劃,他在那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板的聲音。
雷:真的嗎?我能來聽一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