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教學內容:《13 》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明創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弄清聽診器發明的過程。
2、通過誦讀感悟,知道任何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實踐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插圖;實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課時目標:熟悉課文內容,了解雷奈克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經過。學習理解生字詞,并能正確書寫。
一、出示實物,誘發學習興趣
1、 出示聽診器并板書:聽診器。
2、 認讀“聽診(zhen)器(qi)”。講:“聽診器”就是俗說的“聽筒”。醫生靠它從人的體表聽取體內的聲音來檢查胸部和腹部的情況。
3、 再板書:世界上第一個。提問:加上這幾個字,又看到現在的聽診器,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估計會提出下列問題):
(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2)是誰發明的?(3)他是怎樣發明的?
4、 板書:雷奈克。教生字:“克”(kè),認讀。
簡介雷奈克醫生:法國醫師。他不僅創制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而且在臨床診斷方面采用聽診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許多體征,改革了對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還在肺結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
5、 讓我們認真研究課文,弄懂大家剛才提出的一些問題。
二、熟悉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1. 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 檢查字音,理解詞意,出示詞語:
雷奈克 思索 緊貼 仔細
肺結核 分析 沿著 診斷
喇叭狀 木管 效果
3. 檢查朗讀(采用輪讀的方式),根據朗讀的情況適時正音、正句。
4. 我的十分鐘
(1)默讀全文,a用剛才這些詞語中橫排或豎排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內容。b邊讀邊思考上面提出的問題。
(2)1860年,巴黎流行著肺結核病,雷奈克在思索及早發現體內變化的辦法。一次他從偶然的發現中受啟發,把空心木管做成喇叭狀,診斷效果較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3) 是誰發明的?(板書:雷奈克,指讀、齊讀正音)
(4)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樣的?你能否畫一張簡圖來介紹?
① 指名板畫,其余學生自畫。
② 以書本內容為依據,討論是否正確,并指名介紹聽診器的形狀。(正形:喇叭狀)
小結: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認真閱讀的結果。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 默讀,思:為什么要發明?怎樣發明的?分別是課文哪些段落的內容?
2. 交流,弄清這些內容相應的段落。
3. 小結課文的先后內容。
四、當堂練習
1、 用鋼筆描紅。
2、 比一比,再組詞。
診( )肺( )沿( )棍( )
珍( )柿( )沒( )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