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石榴相關資料
石榴花可治中耳炎、創傷出血。石榴子煮汁含漱,可治療口臭和扁桃體炎。
石榴觀賞、食用、藥用皆佳,真是不可多得的果樹
棗莊:
棗莊冠世榴園生態文化旅游區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區南部、嶧城區西部的群山之陽,東西長45華里,南北寬6華里,面積達12萬畝。該園區有榴樹530余萬林,48個品種,始建于西漢成帝年間,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素以歷史之久,面積之大,株數之多,品色之全,果質之優而聞名海內外,為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榴園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為“基尼斯之最”,因而被譽為“冠世榴園”
《石榴》我認為這樣設計比較好:
一、朗讀中感知: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計了幾個簡短、精當的提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個季節?
2、石榴有什么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著又設計三個層次的讀,第一次是學生的自瀆,邊讀邊想石榴葉、花、果的樣子,有什么特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字讀、自悟;第二次是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第三次是通過實物的演示,教師引談,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表達中領悟:在學生通過多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如課文中寫花時有這么一段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在教學這部分時,老師不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讓學生讀中領悟,“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對這樣形式的表達、領悟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顆靈動的心。
課前思考:
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長得這么可愛的石榴,味道怎么樣?我們一起來看。
2輕聲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石榴子兒的?
討論有:顏色: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
3齊讀這一自然段。
4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1、出示桔子,觀察外皮。(黃澄澄的,有一個個小小的疙瘩,要是不仔細,很難看出來。)
2、剝開外皮。(桔絡------ 顏色----- 整體看像------ 撕下一瓣細看像-------- 把它送到嘴里嘗一嘗,酸酸的,甜甜的,汁水------
課后反思:
《石榴》一課是一篇非常標準的習作例文。把這一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級上學期,可以粗粗揣度出編者的意圖:在學習美文的同時,初步掌握狀物文章的寫作方法。課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果。)來描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同時我認為也表達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和熱愛之情。可以聯系第一自然段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