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石頭書 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教學過程一、直接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生齊讀課題:石頭書)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川川和磊磊是兩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他們向叔叔問了六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讀讀。
(出示六個問題,教師引讀)
師:川川好奇地問:
生: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師:他倆看了看面前這塊光禿禿的石頭,奇怪地問:
生:書?哪里有書哇?
師:川川不禁笑了起來,問:
生:這書上有字嗎?
師:磊磊問:
生:這書上有畫嗎?
師:川川和磊磊一起問
生:化石,化石能說明了什么呢?
師: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
生: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從這6個問題中去刨一刨石頭書中有哪些學問?自由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看到學生有齊讀傾向,提醒學生要按自己的節奏讀。)
二、初讀課文,尋出學問
師:你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生: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師:這句話是說——
生: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同學們很快就刨出了“石頭為什么叫書”這個學問,真不簡單!誰再來說說,你還刨出了什么學問,我們繼續交流交流。
生: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
三、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師:這是石頭書上的——告訴你的?
生:畫
師:聰明!
(板書:畫)
師:石頭書上除了有畫,還有——?
生:字
(師板書:字)
師:你從哪一自然段知道石頭書上有字?
生:第七自然段
師:你來讀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筆在書上用直線畫出石頭書上的字,聽明白了嗎?
(生讀,讀得不太熟)
師:可能石頭書上的字太深奧了,我們還不太熟悉。我再請一個同學讀讀。
(生再讀)
師:這次他讀得怎么樣?
生:流利多了。
生:通順多了
師:你找到石頭書上的字了嗎?
(大屏幕出示: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
生:石頭書上的字是“雨痕、波痕、
(教師點擊鼠標,大屏幕上相應的詞語下面出現橫線)
師:看著大屏幕,你找到了嗎?沒找對的小朋友,請對照大屏幕自己修改一下。
(學生對照修改)
師:讓我們來讀讀這石頭書上的字。
(生齊讀兩遍:雨痕、波痕、礦物)
師:這段話中,有一組近義詞,你能找到嗎?
生:足跡和腳印
師:你們也同意嗎?
生:同意。
師:讓我們一起讀讀。
(生齊讀)
師:我們寫作文時,要注意用不同的詞表達同一個意思,這樣才能讓你的文章顯得生動有趣!你能把這種趣讀出來嗎?
(指名讀)
師:雨痕、波痕能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它們的作用嗎?
(出示:雨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 ,波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 )
生:雨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有密林,波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是大海
師:想想,雨痕告訴我們什么?再來讀讀課文這句話。“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
生:雨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下過雨。
師:看來石頭書上的字的作用還真不小呢。同學們,石頭書上還有什么字?
生:礦物
(指名讀)
師:我聽出了,那礦物的細小,你把“小不點兒”突出來了。我再請一個同學讀讀,其他同學聽聽,看你能聽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