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查“無字詞典”教案
2、學法: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要以自讀感悟為主,并輔之以小組討論及教師的點撥,尤其在聯系生活實踐之后,相信對所需掌握的查“無字詞典”的意義與方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三、教學程序: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本課教材及本班學生的特點,本次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
①談話導入新課
首先,由生活入手,提問:在平時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是怎么做的?學生常用的無外乎查詞典、請教他人等,于是,教師相機提出:聰聰同學在暑假又向爸爸學了一招:(出示課題) 你一定也想學吧?那你有哪些問題想問聰聰呢?學生最感興趣的,一定是“無字詞典”是什么?怎么查?等等
這樣開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確立了學習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且此目標由學生自己提出,它所激發的學習動力應該是巨大而持久的。
②聽范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這一部分中,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能較快地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其主要內容。當他們知道,聰聰不用查詞典,就能理解“驕陽似火”、“驚濤拍岸”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時,學習的愿望更為強烈,這就為后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2、圍繞重點部分,聯系生活實踐,讀議感悟。
課文2——8小節敘述了爸爸引導聰聰理解那兩個詞語的意思的經過,介紹兩種查“無字詞典”的方法,突出了“向生活學習,在生活中學”這一主題,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可以這樣進行:
自由讀2—8節,
①看看爸爸是怎樣引導聰聰理解那兩個詞語的意思的,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②試用文中的句子來說說那兩個詞語的意思
③再比一比,前后兩種方法有何異同。
在學生了解了查“無字詞典”的方法之后,可再加以引導,讓他們談談預習時,你是怎樣結合生活實踐理解文中的一些詞語的?[課前劃出:“烈日當空”、“驕陽似火”、“意味深長”、“山崩地裂”、“驚濤拍岸”、“曬蔫了”等詞語,要求準備各類資料(圖片、錄象、錄音、生活常見的場景、實物等,)來向同伴解釋你所理解的這些詞語] 這一環節的安排,是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讓學生親身體驗查“無字詞典”的意義與方法,從而深化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在本環節結束時,加以小結“聯系生活實踐,能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從而再次強調了查“無字詞典”的意義。
3、讀議理解,突破難點
第9自然段中爸爸的話較難理解,是本課的難點。但是學生有了對前文內容的理解、領悟,到此應該困難不大。教師可抓住“不僅……還要”這組關聯句,引導學生領會,注重觀察與體驗,在生活中學習語言,比依賴書本、詞典,機械、被動地學習語言更為重要。這段教學以學生自讀感悟為主,教師稍加點撥,便可突破難點,直接揭示文章的題旨。
4、前后聯系,再次整體感知
教完最后一節,并不是意味教學任務已完成,必須回顧前文,前后聯系起來,讓學生再次感知作者行文的精妙:先敘述爸爸引導聰聰觀察、理解詞語的具體事實,后引出結論,揭示題旨,這樣思路清晰,層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