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走進文本——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教材研讀討論會發言稿
5、明凈的湖面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6、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第7課 拉薩的天空
有了前兩篇關于寫景文章的學習,學生應該有了一些方法,《拉薩的天空》文字優美但比較好懂,特點鮮明有容易把握,學生自己讀讀就基本可以理解,所以,這又是其實踐的好材料。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幫助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用朗讀來表現拉薩迷人的風光,再一點是和前兩篇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寫景的文章不一定非要寫得多么全面,介紹得多么清楚,只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部分來寫,完全能以小見大。
拉薩的天空是有特點的,我們看到電視里介紹拉薩時總是播放著湛藍的天空,廣袤的草原,還有布達拉宮。作者寫天空,是抓住了這個地方的特點,學生只要讀好了書,就能很快把握,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學生發現作者是怎樣把這個特點寫清楚,寫生動的,比如寫拉薩地理位置高,用了”碰到“、”摸到“、”掬“等,不用解釋,就能在腦海里浮現情景。寫天空,用了”湛藍“、”純凈“、”透亮“、”明潔“等,把我們司空見慣的天空立體地展現給讀者。
本文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寫作方法,那就是襯托,寫了山的高、草地的闊、布達拉宮的雄偉,就更使拉薩的天空顯得神奇。最后一句話說”湛藍的天就是圣地的窗簾“,把讀者引向了更有趣的探究之路,一道窗簾就這樣美,那么,拉薩、西藏又會是什么樣子呢?祖國的廣大地區該是多么美呀,在感情支配下的閱讀、游覽行程就會在學生心里孕育。
◆習作2
自畫像這個設計非常好,首先是有趣味,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愿意做的事情就有可能寫出來;再者是把做和寫結合起來了,先實踐,快樂中走進習作;還有一點是學生對自己有著非常的了解,能把意思表達清楚。
看看《我的自畫像》這篇小例文,分兩個小段來寫,先是說畫了,經歷了這個過程,然后展示給大家評判。第二段比較詳細,先寫的是自己的樣子特點,”瘦瘦的“、”笑瞇瞇的“、”可愛“,而這些又是從鏡子里看到的,是畫上反映出來的。接著,圍繞一個”瘦“,引出了和媽媽的故事,最后介紹了畫面以外的一些關于自己的東西,運動和讀書。這其實也是教給了學生寫的方法,但不是教師教給的,而是學生從同齡人的習作中、從自己的閱讀中得到的。
短文后的一段話,是指導學生該如何做,一是畫自己,二是征求同學意見,以人為鑒,再寫,還建議把畫和習作展覽出來,可以說,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熱情,能夠變成習作的動力。我的建議,在寫時,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后,能有一個安靜的習作環境。
◆練習2——學用字詞句、讀讀背背
這個練習主要是提高學生查字典的速度和使用的質量,學習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意思的方法。
先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句話引出了“漾”字,使學生感到,查字典并不是一項單純的作業,也是自己讀書的一種需要,出示“漾”的兩種解釋后,學生邊讀句子,邊想合適的選項。接著,通過小猴的閱讀給出了幾個加點的字,讓學生用讓面初步了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做這道習題時,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關鍵是經歷過程,特別是找到意思后,還要反復讀句子去理解,在操作時要教育學生快動手、快思考,但一定要保持安靜。同時,在以后的學習中,要不斷地練習,使學生養成勤查字典、會用字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