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學案
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等家里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再慢慢吃這好東西。”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小猴呢,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是上等的麥種(zhong zhong),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zhong zhong)下了地。
學與練:
1、畫去括號中不正確的讀音
2、按要求寫詞語
黃燦燦(abb式)
各種各樣(abac)
迫不及待(含有“不”的成語)
3、問答
小豬、小牛、小猴分別是怎樣處理自己那袋麥子的?你認為誰的做法最好?為什么?
語段二:
最后,土地爺爺又來到小猴家。談起去年的那口袋麥子,小猴拉著老人的手,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屋里一看,啊,麥囤里堆得滿滿的。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
學與練:
1、給文中加入適當的標點符號
2、畫去括號中不正確的讀音
神(shen sheng)秘 麥囤(tun dun) 撫摸(mo mo)
興(xing xing)奮 種(zhong zhong)地 能干(gan gang)
3、照樣子,寫句子
例: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
(1)老師 說:“你行,一定能做成這件事。”
(2)媽媽 說:“你既然做錯了事,就要改正。”
(3)阿姨 說:“小朋友,請把你的名字寫一下。”
[綜合實踐]
綜合學習
一、童話的種類:
——人物童話。即用普通人作為主人公的童話;
——知識童話。把科學知識、神奇的科學世界和科學發展的未來遠景,用童話表現出來。
——擬人化童話。即把動植物或世上沒有生命的東西當做人來寫;使它們有了人的生命、言行和情感;
——超人化童話。即童話中的人物是超自然的、幻想出來的形象,如神仙鬼怪等。
實踐活動:
二、本課情節生動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鮮明,有個性,非常適宜同學們進行課本劇表演。先找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和小猴,再自己動手做幾個頭飾,根據課文內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