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首先檢查生字掌握的情況。
2、師:這個題目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板書:王維)你們會背嗎?指名握學生背誦。
3、這么多同學都會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詩句中的幾個生字填出來。請拿出練習紙來,填空。
九月九日()山東兄弟
()在()鄉為()客,每逢()節()思親。()()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出示正確答案,學生對照糾正
4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文本,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讀文悟情。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詩前兩句。
1、學生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話告訴我們什么。
2、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從“15歲”、“兩年”這兩個帶有數字的詞語中你讀出什么了?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會是什么心情?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他鄉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日呢?(重陽節)重陽節是農歷的幾月幾日呢?
(2)這是個怎樣的節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詞來說一說嗎?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歡天喜地 喜笑顏開)
(4)這樣的情景,還讓你想到哪些詞?(熱鬧非凡 人山人海 喜氣洋洋)
(5)是呀,這重陽佳節可真熱鬧呀,據了解,重陽節人們不但要登高游玩,人們還會品嘗重陽糕,還飲菊花酒。真是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長安城呢?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作為一個異鄉人,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這兩段內容對應了是古詩中的哪幾句的意思?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你知道“獨”是什么意思?“異鄉”指哪里?“異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佳節”即美好的節日,在這里指哪個節日?“倍思親”指怎樣思念親人?
你能用文中的話或者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同桌互說,指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