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每逢佳節倍思親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更好地體會詩情。
2、運用已有策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區分同音字“異”和“憶”。展開豐富的想象,詩文結合,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并背誦古詩。
3、結合“文包詩”的特點,將故事與古詩對照閱讀,抓住“扶老攜幼”“思緒萬千”“興高采烈”等詞語想象畫面,在角色體驗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4、通過詩文對照,走入情境,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一、詩曲導入,兩相對“情”:
1、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古詩,那誰能來背給大家聽聽?
2、在這些古詩中,有描繪如畫的美景,有表達濃濃的情感,還有的蘊涵了動人的故事,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含有動人故事的古詩。(出示古詩)誰來讀讀?
3、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誰能來介紹介紹他?師補充。
4、那這首詩的背后到底有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一起用心靈的眼睛去感受他內心的深情。
二、初晤文字,漸生情義
1、課前已經讓同學們回去預習了這篇課文,下面老師要來檢查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2、誰來領讀?
一年一度 歡度節日 登高遠眺 扶老攜幼 頭插茱萸
天各一方 思念兄弟 思緒萬千 倍思親 回憶情景
¤ 讀準音。
¤ 讀懂詞。
(1)“歡度節日”和“一年一度”兩個度意思一樣嗎?
(2)文中歡度的是什么節日?重陽節人們一般會做些什么呢?是啊,在這么多豐富的活動中,親人之間的情感越來越深厚。
(3)同學們,我們來看“天各一方”這個詞語,文中是誰和誰天各一方?
是啊,他們一個在山西,一個在長安,相隔千里,真遠!
(4)我們再瞧這個“緒”字,絞絲旁,心有千千結,王維想到了很多很多,那么他在重陽節這天思念著誰?
(5)看來同學們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能用上這些詞語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日的情景,他思緒萬千,想起了天各一方的弟弟,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借以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6)在大家的努力下,攻克了詞語的難關,掌握了故事內容。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著作者來到長安,離王維走得近些,再近些。
三、移情對話,品味“獨”“異”
1、請同學們打開書,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告訴我,你讀懂了什么?
2、出示句子并交流。重點:時間長,距離遠,年紀小。
3、同學們很會讀書,能抓住關鍵詞來幫自己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大家對王維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4、王維來到長安,這個地方對他來說不是故鄉,而是——“異鄉”。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山西和長安相隔千里,中間有高高的華山阻隔,小小年紀的王維,告別父母,告別兄弟已經整整兩年了。這兩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