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養成教育訓練點:1.樂于朗誦。2.勤于背誦。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逢、佳、倍”)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什么是佳節?“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誰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后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二、自主讀書、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把它劃下來。
2、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吧?自己先練一練:
佳節 重陽節 思念 兄弟 回憶 異鄉
一年一度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 登高遠眺
3、請學生當小老師讀。
4、顛倒詞語順序,再請學生讀一讀。
(過渡:生字詞同學們都學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們藏到課文當中,同學們也一定能認出它們。這一次,老師對你們讀書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們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哦。要想讀的好,可是有竅門的哦,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長句子和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是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展示自己美妙的讀書聲?(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6、他們讀得怎么樣?(指名評一評)表揚個別同學。
三、組織交流,討論解疑:
1、經過幾遍的讀書,同學們已經能夠讀通讀順課文了,我們再來回顧剛上課時,大家提出的疑問。什么是佳節?(美好的節日)你知道我們中國傳統的佳節都有哪些嗎?課文中指的是哪個節?(重陽節)重陽節是在什么時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從書中知道的,表揚學生真會讀書。)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們還知道了是王維每到節日的時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了解王維。(王維,唐朝著名詩人,今山西人,九歲就開始寫作,被視為“神童”他是唐朝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詩文而且擅長書畫,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過渡:是呀,重陽節就是每年的陰歷九月初九,等到這一天,人們都會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的節日了。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王維寫的這首詩中的一句話。)